[发明专利]靶向于CD73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其制法和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82699.5 申请日: 2018-06-07
公开(公告)号: CN110575548A 公开(公告)日: 2019-12-17
发明(设计)人: 沈竞康;孟韬;马兰萍;王昕;陈驎;杜志彦;于霆;张永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47/68 分类号: A61K47/68;A61P35/00;A61P37/02;A61P29/00;C07K16/28
代理公司: 31266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丹;徐迅
地址: 201203 上海***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连接子 偶联物 制备 取代马来酰亚胺 细胞毒活性物质 生物大分子 抗体药物 均一性 偶联体 细胞株 抗原 硫链 偶联
【说明书】:

发明描述了抗CD73的抗体药物偶联体,所采用的通过一类新型双取代马来酰亚胺连接子将强细胞毒活性物质和生物大分子进行偶联。该类连接子可选择性与二硫链同时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偶联物的物质均一性。本发明的连接子所制备的偶联物对于表达CD73抗原的细胞株具有高抑制活性。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靶向于CD73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分化簇73(CD73)(亦称为胞外-5'-核苷酸酶)是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外的一种表面糖蛋白。不仅参与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生成腺苷与腺苷受体相互作用,还是一种重要的免疫信号分子,与跨膜信号转导及细胞黏附。它催化5'-核糖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磷酸酯键的水解得到相应的核糖和脱氧核糖核苷和核酸。

已经报导CD73在许多不同癌症上表达,包括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膀胱癌、白血病、淋巴瘤、神经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黑色素瘤、卵巢癌、甲状腺癌、食道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另外,癌症中的CD73表达与增加的增殖、迁移、新生血管形成、侵袭力、转移及较短患者存活期相关。亦已提出CD73活性是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预后标记物。MedImmune报告了一种靶向CD73的单克隆抗体MEDI-9447,目前处于临床研究中,此抗体以CD73为靶标。在CT26结肠癌小鼠模型中,该抗体可抑制重组体和细胞CD73外核苷酸酶活性以及同基因肿瘤生长。由CD73在细胞外将腺苷(adenosine)生产作为目标,降低腺苷的免疫抑制效应(WO2016075176A1;ONCOIMMUNOLOGY,2016,5(8),e1208875)。

如上所述,CD73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与免疫抑制有效外,发明人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CD73在肿瘤组织中异常激活表达,并且与其他靶点相比,靶向CD73的抗体可被快速大量的内化,可见CD73可能是一个更为优选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开发靶点。然而,目前尚缺乏高特异性的针对人CD73的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药物偶联物,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特点,从而实现精准地将抗肿瘤药物(如细胞毒剂或细胞抑制剂,小分子化疗物等)递送到肿瘤靶细胞,发生胞内积蓄并释放,达到精准杀伤肿瘤的目的。ADC也因为其分子量大小合适,稳定性高,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但成功开发ADC也存在诸多必须考虑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抗体要特异性的识别病变部位,免疫致敏性低,能够高效迅速的发生细胞内吞作用;抗体-药物接头,在血液中稳定性要高并能在靶向细胞中特异的被激活并高效释放小分子药物(否则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了不可接受水平的毒性);所偶联的小分子药物细胞杀伤能力要强等。

抗体药物偶联物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抗体或抗体类配体,小分子药物,和将配体与药物偶联起来的连接子。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结构中,高活性的细胞毒性药物通常是通过连接子连接在配体表面的赖氨酸残基,或者抗体铰链区域的半胱氨酸残基(由链间二硫键部分还原得到)上,最佳的药物/配体比值(DAR)为2-4。抗体表面大量的赖氨酸残基(超过80个)以及偶联反应的非选择性,导致偶联数目和位点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生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不均一性。例如,T-DM1(平均DAR值为3.5)的DAR值分布为0-8。同样,尽管抗体铰链区的链间二硫键只有四对,但为达到最佳平均DAR值(2-4)的要求,需要部分还原链间二硫键。由于现有的还原剂(DTT,TCEP等)无法选择性地还原链间二硫键,因此生成的偶联物也不是均一的产物,由多种组分组成,其主要组分的DAR值为0,2,4,6,8,而且对应每一种特定DAR值的组分都存在由于连接位点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抗体药物偶联物产品的不均一性可以导致各成员组分间药物动力学性质,效价以及毒性的不均一性。例如,具有较高DAR值的组分在体内被清除得更快,并导致更高的毒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826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