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液测试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4198.2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丁伟;王卫佳;程威睿;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贺琳 |
地址: | 6117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液体容器 测试方法及装置 预设 生物医疗 液面测试 取液量 误判率 液面 成功 申请 判定 验证 测试 释放 期望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取液测试方法及装置,涉及生物医疗技术领域。取液测试方法,包括:在默认探针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液成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探针向无液体容器释放在所述一次取液过程中取到的液体;控制所述探针在所述无液体容器中进行液面测试;若所述探针在距离无液体容器底预设高度范围内接触到液面,验证所述探针在所述一次取液过程中取液成功,预设高度范围基于探针的期望取液量得到。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判定取液是否成功的误判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液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医疗领域中,经常需要进行各类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从液体盛放容器中吸取液体。具体的,液体吸取装置中用于吸取液体的探针在电机的带动下在液体盛放容器中下行或上行。为了防止探针碰到液体盛放容器的底部,以及防止吸取到不需要的液体,当探针接触到液体盛放容器中液体的液面时,探针吸取液体。探针吸取液体后,将液体转移至其他容器中放出。
在吸取液体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如气泡、静电、电磁干扰、分布电容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探针还未接触液面时被误判为已接触到液面,取液失败被误判为取液成功,导致取液成功的误判率较高。现阶段,为了降低取液成功的误判率,液体吸取装置会记录每一次探针接触到液面的位置。通过比较当前探针的位置和记录的上一次探针接触到液面的位置,判断当前探针是否接触到液面。若两个位置相差距离超出合理阈值,则确定当前探针并未接触到液面,取液也并未成功,发生误判。但是,对于只需要单次取液的场景和初次取液的场景来说,并不存在上一次探针接触到该液面的情况,因此无法判断当前的探针是否取液成功,误判率仍然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液测试方法及装置,能够降低判定取液是否成功的误判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液测试方法,包括:在默认探针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液成功的情况下,控制探针向无液体容器释放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到的液体;控制探针在无液体容器中进行液面测试;若探针在距离无液体容器底预设高度范围内接触到液面,验证探针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液成功,预设高度范围基于探针的期望取液量得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液测试装置,包括取液测试电路和探针;探针用于取液;取液测试电路用于在默认探针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液成功的情况下,控制探针向无液体容器释放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到的液体;以及,用于控制探针在无液体容器中进行液面测试;以及,用于若探针在距离无液体容器底预设高度范围内接触到液面,验证探针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液成功,预设高度范围基于探针的期望取液量得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液测试方法及装置,在默认探针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液成功的情况下,控制探针向无液体容器中释放液体。控制探针在无液体容器中进行液面探测。若探针在进行液面探测的过程中距离无液体容器底预设高度范围内接触到液面,表明无液体容器中存在满足期望取液量的液体。证明探针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到了足够的液体,也就是说,验证探针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液成功,并没有发生误判。从而通过验证,更准确地判定探针在一次取液过程中取液是否成功。提高判定取液是否成功的准确性,降低了判定取液是否成功的误判率。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取液过程中探针信号的振荡频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取液过程中探针信号的振荡频率的变化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取液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取液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迈克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41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