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泥污染原位治理的复合基材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73772.2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洪波;孔庆山;季军远;杨杰军;孙钟野;赵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基材 载体层 底泥 底泥污染 原位治理 覆盖层 施放 微生物菌剂 底栖生物 工程成本 环境影响 上下两侧 生物材料 生物活性 物理覆盖 修复效率 营养物质 有机结合 垫层 附着 降解 铺装 置放 微生物 污染物 水体 生长 吸收 治理 | ||
1.一种底泥污染原位治理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层施放层(1),微生物菌剂能够置放于所述施放层(1)内;
载体层(2),所述施放层(1)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载体层(2);
覆盖层,所述复合基材的上下两侧均为所述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内侧为所述载体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包括上覆盖层(3)和下覆盖层(4),所述上覆盖层(3)和所述下覆盖层(4)均为土工格网;
所述载体层(2)为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或改性填料;
所述施放层(1)包括两层聚乳酸纤维网,所述微生物菌剂分布于两层所述聚乳酸纤维网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材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施放层(1)、所述载体层(2)和所述覆盖层固定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件(51),所述连接件(51)包括连接件本体和套环;所述连接件本体沿轴向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端向外环设有凸起,另一端与所述套环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通孔内设置有网杯(52),所述网杯(52)能够盛装辅助生物修复材料,所述网杯(52)位于所述复合基材的所述上覆盖层(3)的一端设置有堵塞件(5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块固定板(61)和多个能够将两块所述固定板(61)连接在一起的固定件(62),所述固定件(62)沿所述固定板(61)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复合基材能够卷绕成筒,所述固定板(61)沿所述筒的轴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材上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71),所述曝气管(71)上设置有布气孔(711);
所述复合基材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曝气管(71),所述复合基材能够卷绕成筒,所述曝气管(71)沿所述筒的轴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材上下两侧的所述曝气管(71)通过至少两个连通件(72)连接在一起;
所述曝气管(71)上的相邻两个连通件(72),其中一个所述连通件(72)为中空结构,与靠近所述下覆盖层(4)的所述曝气管(71)相连通,该连通件(72)靠近所述上覆盖层(3)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个所述连通件(72)靠近所述上覆盖层(3)的部分为中空结构,与靠近所述上覆盖层(3)的所述曝气管(71)相连通,该连通件(72)靠近所述上覆盖层(3)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71)通过缆绳(81)连接有搭载浮球(8),所述连通件(72)的进气口连接有供气管(74),所述供气管(74)搭载于所述搭载浮球(8)上;所述供气管(74)远离所述曝气管(71)的一端与供气系统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覆盖层(4)为覆有土工布的土工格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737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