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色纤维及吸色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68126.7 | 申请日: | 2018-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7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旭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旭泽 | 
| 主分类号: | D01F8/02 | 分类号: | D01F8/02;D01F1/10;D04H1/438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117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色 非织造布 制备 纤维 浓氢氧化钠溶液 阳离子纤维素醚 银杏叶提取物 涤纶短纤维 拒水拒油剂 抗菌能力 力学性能 粘性纤维 提取物 重量份 大叶 数组 分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色纤维及吸色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组分组成,2‑5份大叶青提取物、2‑5份银杏叶提取物、10‑20份粘性纤维溶液、10‑20份阳离子纤维素醚水溶液、2‑5份涤纶短纤维、300‑600份拒水拒油剂和20‑100份浓氢氧化钠溶液,本发明能够制备出具备抗菌能力,力学性能良好的吸色纤维和非织造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吸色纤维以及非纺织布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吸色纤维及吸色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的衣物清洗中,一般都是将所有需要洗涤的衣物一起放置于洗衣机中,然后加水搅拌或滚筒式洗涤,由于所有需要洗涤的衣物在一起,所以易掉色的衣物中脱落下来的染料会分散在水中,进而串染了其它白色或者浅色衣物,从而导致被染衣物的外观严重损毁。所以,目前,如果发现很明显易掉色的衣服就只能分开来进行单独地洗涤,这样不仅浪费水、电资源,而且也比较麻烦。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因此,非织造布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吸色非织造布中具有吸附染料的基团,可以将所述吸色非织造布和被洗衣物一起放置于洗衣机中,如果有掉色衣物脱落下来的染料分散在水中,所述吸色非织造布即可迅速吸附这些染料并锁牢,从而避免串色。
但是,织造布多孔结构中容易堆生细菌,其中以衣物中常见的金黄色葡萄杆菌为主,引起内衣和外衣中细菌交叉感染;纤维在成型过程中内层和外层的温度不同,凝固速率不同,外层和内层的物质密度不均一,所以脆性较大,制备出的非织造布在机洗过程中受到揉搓,拉扯,后纤维易易断开,不耐用;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抗菌、力学性能良好的吸色纤维和非织造布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色纤维及吸色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能够制备出具备抗菌能力,力学性能良好的吸色纤维和非织造布。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吸色纤维及吸色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吸色纤维及吸色非织造布由以下重量份数组分组成,2-5份大叶青提取物、2-5份银杏叶提取物、10-20份粘性纤维溶液、10-20份阳离子纤维素醚水溶液、2-5 份涤纶短纤维、300-600份拒水拒油剂和20-100份浓氢氧化钠溶液,包括以下步骤制备:
A、按照重量份数称量组分;
B、向粘性纤维溶液中添加大叶青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室温下反应10-12h;
C、将步骤B中反应完成后的溶液过滤,弃去滤液,保留滤渣,用去离子水冲洗滤渣,冲洗完毕后将滤渣转移至烧杯中;
D、将步骤C中滤渣放入干燥室中干燥,干燥温度:40-60℃,干燥时间2-4h得到改性固体粘性纤维粉末;
E、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阳离子纤维素醚水溶液,搅拌速度: 200-300r/min,同时向溶液体系中添加固体氢氧化钠,得到碱性阳离子纤维素醚水溶液;
F、将步骤D中改性固体粘性纤维粉末加入步骤E中碱性阳离子纤维素醚水溶液,保持反应85-95℃之间反应65-80min,得到抗菌聚铵盐黏胶纤维;
G、将步骤F中所得的抗菌聚铵盐黏胶纤维放入干燥室中干燥,得到抗菌吸色纤维;
H、将抗菌吸色纤维浸浸泡在拒水拒油剂;常温下浸泡,浸泡时间: 35-50min;
I、向步骤H溶液体系中添加涤纶短纤维;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反应时间50-70min;过滤反应后的溶液,将所得滤渣洗涤干净后烘干,然后将所得烘干后的纤维铺网,按照非织造布制造方法制备非织造布。
其中,阳离子纤维素醚水溶液浓度为10-65g/ml。
其中,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旭泽,未经徐旭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81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