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63877.X | 申请日: | 2018-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9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华;车新川;霍文;游才印;杨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1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杨洲 |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i 电池 正极 夹层 结构 制备 方法 | ||
1.一种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Li-S电池正极夹层结构为具有孔隙金属覆层的锂硫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所述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正极片的孔隙化处理;
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混合均匀涂敷在集流体上,干燥处理后形成正极片;采用易挥发有机溶剂进行润湿处理和高真空干燥处理,得到具有开放孔隙的正极片;具体方法为:有机溶剂的蒸汽浸润S或S-C正极基片,随后转移到真空室中,在高真空10-4~10-5Pa状态下保持30~60min,利用正极片内的有机溶剂快速逸出,进一步增加正极片的外露的孔洞数目、同时干燥正极片;
步骤2、正极片的阳极沉积;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快速沉积微米厚度的膜层金属,得到具有钉扎结构的孔隙金属覆层;利用溅射出的气相金属原子的高能量穿透能力,贯穿疏松的正极膜层与集流体形成嵌入钉扎结构,金属覆层部分直接和集流体结合,形成集流体-金属覆层的“框架”结构使得沉积的金属覆层-硫正极的紧密结合,金属覆层和电极的集流体一起形成夹层结构;
所述的孔隙金属覆层厚度为1.5μm~2.5μm,所述孔隙金属覆层为非晶或结晶度较差的I型、T型结构,孔隙金属覆层内部存在亚微米、纳米级网络孔隙和部分微米级大尺寸孔洞缺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正极片置于30℃~40℃的碳链长度小于6的易挥发有机溶剂饱和蒸汽室进行润湿处理0.5~1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正极片安置于阳极,金属靶材置于阴极,真空室气压10 -5 Pa,惰性气体Ar,流速10~80cm 3 /min,溅射功率50W~1000W,沉积时间4~10min进行磁控溅射钛或铝金属原子沉积,沉积膜层厚度1.5~2.5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硫粉、硫碳复合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乙炔黑、导电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粘结剂为PVDF、聚四氟乙烯乳液、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溶剂为NMP、去离子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的质量比为x:y:(100-x-y),其中x=50~70,y=15~30,余量为粘结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集流体的衬底包括:铝箔、铜箔、铝网、铜网、碳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挥发有机溶剂为丙酮、乙醚、乙醇、乙二醇单甲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金属为不易与活性硫原子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为钛、铝或钛-铝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电池正极片夹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选用工业用的射频溅射、磁控溅射、直流溅射的物理气相沉积设备,所述的物理气相沉积方法采用高真空10-4~10-5Pa低温快速沉积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38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