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2112.4 | 申请日: | 201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4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庐山市环绿时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惠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3 | 代理人: | 陈红燕 |
地址: | 3328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含水量 黄茶 摊放 闷黄 杀青 摇青 竹盘 加工 茶叶加工技术 新鲜茶叶 一芽一叶 蒸汽杀青 湿棉布 热风 成条 初烘 轻揉 揉捻 摊凉 选料 香气 摘取 茶叶 明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过程如下:A、选料:摘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新鲜茶叶作为原料;B、摊放:室温摊放4~6h;C、摇青:摇青3次,每次1min,每次间隔20min;D、杀青:在130~150℃蒸汽杀青,使杀青后茶叶含水量在55~60%;E、揉捻:趁热轻揉至茶叶成条率高于90%;F、初烘:在120℃烘至茶叶含水量为43%~48%;G、闷黄:摊放5min后置于竹盘上,厚度为10~15cm,盖上湿棉布,从竹盘底部向上持续通入35~40℃热风,闷黄时间为5~6h;H、干燥:85~95℃下烘至茶叶含水量小于10%后,摊凉至常温,再在70~80℃下烘至含水量小于6%。本发明加工得到的黄茶香气浓郁、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醇厚香甜、具有较高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特产于中国,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除具有独特的外形之美外,其营养和药理成分在六大茶类中亦表现出色,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
黄茶的加工工艺为:杀青—闷黄—干燥,其工序与绿茶类似,只是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序而形成了“黄汤黄叶”的品质特点。在闷黄的过程中,茶叶的内含物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茶香浓郁,茶的苦涩味减少,滋味变醇,汤色金黄。而根据茶叶的嫩度不同,闷黄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1.杀青后闷黄;2.揉捻后闷黄;3.毛火后闷黄;4.闷炒交替进行;5.烘闷结合。
如申请号为CN201310360023.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手工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鲜叶采摘、鲜叶清洗、晒青、初炒、做形、摊凉、初烘、一次闷黄、复烘、二次闷黄、拣剔、复火提香。其中,一次闷黄时间为20~30h,闷黄温度为20~35℃;二次闷黄时间为20~25h,闷黄温度为20~35℃。此法闷黄时间太长且有两次闷黄,虽然香气浓郁,但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已呈下降趋势,滋味偏涩。
如申请号为CN201210230753.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黄龙井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鲜叶摊放、青锅、闷黄、辉锅、闷黄提香、拣剔割末。其中,闷黄采用牛皮纸袋闷黄的工艺,由于牛皮纸袋并不透气,一方面容易使茶产生水闷气甚至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的“烧茶”现象,另一方面,茶堆中的供氧不足,不利于降低茶叶的酚氨比值,影响茶的品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加工得到的黄茶香气浓郁、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醇厚香甜、具有较高的品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A、选料:摘取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新鲜茶叶作为原料;
B、摊放:取选好的新鲜茶叶,室温摊放4~6h,以茶叶散发清香为准;
C、摇青:将经过摊放的茶叶送入摇青机摇青3次,每次摇青1min,每次间隔20min,摇青机转速为15~25转/min;
D、杀青:将摇青后的茶叶在130~150℃温度下蒸汽杀青,使杀青后茶叶含水量在55~60%;
E、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趁热轻揉至茶叶成条率高于90%;
F、初烘:将揉捻后的茶叶在120℃温度下烘焙至茶叶含水量为43%~48%;
G、闷黄:将初烘后的茶叶摊放5min后置于竹盘上,厚度为10~15cm,盖上湿棉布,从竹盘底部向上持续通入35~40℃热风,闷黄时间为5~6h;
H、干燥:将闷黄后的茶叶摊凉回潮2h后,在85~95℃下烘焙至茶叶含水量小于10%,再次摊凉至常温,再在70~80℃下烘焙至茶叶含水量小于6%。
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摇青机的摇笼为竹制摇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庐山市环绿时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庐山市环绿时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2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茶叶烘干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机茉莉花南山白毛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