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身耐盐耐旱抗倒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59358.6 申请日: 2018-06-02
公开(公告)号: CN108739357A 公开(公告)日: 2018-11-06
发明(设计)人: 林荔辉;吴为人;兰涛;程祖锌;蒋云林;黄昕颖;康水英;李忠金;张立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A01H1/04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02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耐盐 两系杂交水稻 恢复系 耐旱 抗旱 光温敏核不育系 作物遗传育种 两系不育系 两系杂交稻 生产安全 我国粮食 重要意义 抗倒伏 新种质 新组合 盐碱地 配组 高产 直播 水稻 基因 沿海 生产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光身耐盐耐旱抗倒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涉及到耐盐(含有sst基因)、光身、抗旱的水稻新种质(光温敏核不育系与恢复系)的创制,并利用创制的具有上述特性的两系不育系与恢复系大量配组,选育出高产、耐盐,抗旱、抗倒伏的光身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适宜沿海滩涂盐碱地直播生产,有效提高耐盐地利用率,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身耐盐耐旱抗倒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生态恶化和水资源短缺,盐渍化等影响涉及将全球近50%的灌溉土壤,且以每年1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加上人类不当灌溉等农事操作,使得水田出现盐碱危害,全世界现在有6% 以上的陆地面积受到盐碱的危害,在可耕地中有19.5% 的水田和2.1% 的旱地已经受到盐碱的危害。据统计,我国15% 的水田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盐害的影响。盐碱土的总面积约有5亿多亩,还有3亿多亩盐碱地有待开发利用。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鉴于目前我国的盐碱危害的不良影响与范围,使得当前我国水稻抗盐碱化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水稻耐盐性是一个复合性状,机理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发展,其遗传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迄今为止运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己经定位了许多水稻耐盐性QTL。在水稻耐盐碱基因源的鉴定、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转导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应用研究上,当前国内的水稻耐盐育种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并已筛选出水稻耐盐种质资源,虽在生产上得到应用,但均未能在盐浓度较高的滩涂盐碱地推广。在传统的“淡水农业”模式即将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海水稻的巨大价值受到了各方各界的关注。2014年育成了“海稻86”,植株高、芒长,亩产在150公斤左右,具有很大应用潜力。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作物耐盐育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障碍,定向创造更多的特异资源,直接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植物的遗传物质。为水稻抗盐育种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为水稻抗盐育种取得突破带来了希望。随着突变体筛选、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及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耐盐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水稻耐盐机制的了解将更深入;同时,将获得更多的耐盐突变体和耐盐转基因水稻品种,并最终培育出能用于生产的耐盐水稻品种,从而推动中国和世界盐碱地及次生盐碱地水稻生产的开发利用。在转基因技术培育耐盐品种上,尽管研究者已从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抗盐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由于其机制十分复杂,仍有许多重要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评价仍是当前食物安全争论不休的焦点,未能获得应用批准。因此,通过常规杂交和分子育种的方法,弄清盐胁迫机理和植物耐盐机制,将耐盐基因转入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水稻品种之中,创制耐盐、耐旱及耐沿海抗倒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并通过耐盐水稻种植生产,不仅能有效提高沿海的生态效应,改良盐碱地土壤,提高盐碱地利用率,为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际、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身耐盐耐旱抗倒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方法,通过选育含有耐盐基因sst、耐旱、抗倒伏的光身粳型亲籼光温敏核不育系与含有耐盐基因sst、耐旱的光身恢复系,进行配制出一种耐盐、耐旱、抗倒伏的光身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耐盐耐旱、抗倒伏的光身粳型亲籼光温敏核不育系系选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93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