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5846.X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7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申国奎;油新华;张顶立;耿冬青;陈铁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丹;刘湘舟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板 现浇 复合底板 底板 叠合部 管廊 钢筋骨架 基础垫层 双层叠合 桁架钢筋 桁架 夹心层 现浇层 装配式 墙板 施工 防水效果好 施工成本低 单元板块 紧密贴合 四周边沿 一体浇筑 预制底板 一体化 背水面 上表面 水平向 下端面 迎水面 侧边 叠合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复合底板中每个单元板块包括叠合部和位于叠合部四周的现浇部,叠合部包括与基础垫层固定连接的预制底板、底板桁架和底板现浇层,底板桁架四周边沿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现浇部的钢筋骨架;双层叠合墙板包括位于迎水面的外预制板,位于背水面的内预制板,以及外预制板与内预制板之间的现浇夹心层,外预制板与内预制板通过墙桁架钢筋连接;墙桁架钢筋底部与复合底板现浇部的钢筋骨架侧边边沿连接;外预制板的下端面与基础垫层上表面紧密贴合设置;叠合顶板的顶板现浇层与双层叠合墙板的现浇夹心层一体浇筑而成。本发明施工便捷高效,施工成本低,防水效果好,管廊整体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地下管廊的施工,目前有全部现浇和现浇与预制相结合两种施工方式。传统的满堂红模板支架现浇方式的施工工期较长、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差;并且现场模板及钢筋绑扎量大,费时费力,而且材料浪费情况严重,施工文明性较差;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施工方式中,应用双层叠合板的半预制施工方式较为普遍,大大降低了模板的使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并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
目前双层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结构的施工中,关于底板的选择和施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现浇混凝土底板,配合双层叠合墙板和单层叠合顶板,形成整体式的管廊结构,这种施工方式中,管廊底板的施工仍需要支模,结构施做后现浇底板与双层叠合墙板的接头部位断面损失较大,管廊结构承载能力降低明显;另一种是采用单层叠合底板铺设在垫层上,配合双层叠合墙板和单层叠合顶板,形成整体式的管廊结构,这种施工方式对垫层的平整度要求较高,管廊结构施工后,底板与垫层不密贴,底板易发生开裂,底板向墙体外侧延伸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大,双层叠合墙体与底板交接部位断面强度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便捷高效,施工成本低,防水效果好,管廊整体性强的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双层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结构断面折损严重以及叠合板与垫层密贴不紧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由复合底板、双层叠合墙板和叠合顶板围合而成;
复合底板水平设置在基础垫层上,由多个单元板块沿管廊的长度方向拼接组成,每个单元板块包括叠合部和位于叠合部四周的现浇部,叠合部包括预制底板、底板桁架和底板现浇层,预制底板与基础垫层固定连接,底板桁架四周边沿水平向外延伸,形成现浇部的钢筋骨架;
双层叠合墙板包括位于迎水面的外预制板,位于背水面的内预制板,以及外预制板与内预制板之间的现浇夹心层,外预制板与内预制板通过墙桁架钢筋连接;墙桁架钢筋底部与复合底板现浇部的钢筋骨架侧边边沿连接;所述外预制板的下端面与基础垫层上表面紧密贴合设置;
叠合顶板的顶板现浇层与双层叠合墙板的现浇夹心层一体浇筑而成。
本发明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单元板块中的叠合部的占地面积不小于单元板块占地面积的30%。
本发明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进一步的,所述叠合部的边沿与两侧双层叠合墙板内表面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
本发明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进一步的,所述双层叠合墙板与单元板块之间还设置有腋角斜筋,腋角斜筋两端分别伸入墙桁架钢筋和钢筋骨架内、并固定。
本发明基于复合底板的一体化装配式管廊,进一步的,所述内预制板下端面高于外预制板的下端面设置,且两者高度差不小于复合底板的厚度;所述外预制板的上端面高于内预制板上端面设置,且两者高度差与叠合顶板的厚度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5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