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54484.2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0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晶;沈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美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01N33/533;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陈怡菁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获 稀有细胞 表面增强效应 金属纳米结构 血液样本 芯片 血液 免疫磁性富集 免疫荧光染色 预处理 检测信号 扫描检测 使用检测 芯片安装 运行参数 等离子 金属膜 载玻片 检测 喷涂 染色 制备 装载 取出 细胞 | ||
1.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载玻片的表面采用喷涂的方法镀上一层等离子有色金属膜,制备得到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
(2)将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安装至捕获仪的捕获盒内,并安装配套使用的捕获耗材包及配套试剂;
(3)将经过预处理的血液样本装载于捕获仪中,设置捕获仪的运行参数,利用免疫磁性富集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稀有细胞的捕获;
(4)将捕获完成的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从捕获盒中取出,37℃干燥,干燥后对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5)使用检测系统对染色后的稀有细胞进行扫描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有细胞为循环肿瘤细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有色金属膜的厚度为0.5~5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有色金属膜采用的金属材料为金、镍、镉或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离子有色金属膜完全覆盖或超出所述的捕获盒的捕获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获仪为免疫磁微粒捕获仪,设置捕获仪的运行参数为:磁微粒捕获速度2.2~3ml/hr,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的清洗速度4~6ml/hr。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免疫荧光染色采用的免疫荧光染料为:CK-IRDye800和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对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具体为:对干燥后的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先用CK-IRDye800进行荧光标记,37℃条件下孵育1小时,然后用PBST缓冲液漂洗;再对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用DAPI进行荧光标记,25℃条件下孵育15分钟,用PBST缓冲液漂洗后室温下干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获盒内设置有用于采集稀有细胞的采集腔,所述的采集腔的底部两端分别与血液样本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连通,所述的捕获区域与所述的采集腔的上方连通,所述的步骤(2)中将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安装至捕获仪的捕获盒内具体包括,将金属纳米结构的SERS芯片上带有等离子有色金属膜的一侧朝向所述的采集腔,与血液样本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效应的血液中稀有细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的配套试剂包括:血液前处理试剂、免疫磁微粒、细胞捕获增强剂、清洗液和质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美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美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44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