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相钢及其冶炼工艺及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50660.5 | 申请日: | 2018-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9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1C7/06;C21C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 地址: | 61503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相钢 冶炼工艺 转炉出钢 脱氧 精炼工序 硅合金 铝合金 锰合金 喂铝线 预设 转炉炼钢 技术效果 转炉工序 钢水 出钢 连铸 脱硫 精炼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包括:转炉出钢时依次加入锰合金、硅合金和铝合金,采用不完全脱氧的方式,使转炉出钢后的氧含量在预设含量范围内;转炉出钢后在精炼工序中采用喂铝线的方式完全脱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相钢的冶炼工艺,包括:脱硫,转炉炼钢,精炼和连铸;所述转炉工序中,出钢时依次加入锰合金、硅合金和铝合金,采用不完全脱氧的方式,使转炉出钢后的氧含量在预设含量范围内;所述精炼工序中采用喂铝线的方式完全脱氧。本发明提供的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及双相钢的冶炼工艺,有效降低了钢水中的氮含量,进而降低了成品的氮含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冶炼工艺加工而成双相钢,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还涉及一种双相钢的冶炼工艺及由此获得的双相钢。
背景技术
双相不锈钢是在其固溶组织中铁素体相与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一般量少相的含量也需要达到30%。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目前冶炼双相钢采用的是脱硫-转炉-LF-CC工艺路径,在转炉出钢时要加入含锰合金约4000吨,含锰合金中的氮元素会增加钢水中的氮,从而不能满足产品质量,成品氮含量往往超过50pmm。
因此,需要一种降低双相钢氮在钢水中含量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双相钢产品氮含量较高难以满足产品要求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相钢的冶炼工艺,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工艺加工而成的双相钢。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包括:
转炉出钢时依次加入锰合金、硅合金和铝合金,采用不完全脱氧的方式,使转炉出钢后的氧含量在预设含量范围内;
转炉出钢后在精炼工序中采用喂铝线的方式完全脱氧。
优选地,上述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中,所述预设含量范围为90ppm-110ppm。
优选地,上述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中,所述预设含量范围为100ppm。
优选地,上述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中,所述锰合金为非电解还原生产的锰合金。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降低双相钢中氮含量的方法,转炉出钢时依次加入锰合金、硅合金和铝合金,采用不完全脱氧的方式,使转炉出钢后的氧含量在预设含量范围内;转炉出钢后在精炼工序中采用喂铝线的方式完全脱氧。也就是在转炉出钢时先加弱脱氧合金,后加强脱氧合金,并且采用不完全脱氧的方式,使转炉出钢后还有100ppm左右的氧含量,有效降低了钢水中的氮含量,进而降低了成品的氮含量。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相钢的冶炼工艺,包括:脱硫,转炉炼钢,精炼和连铸;所述转炉工序中,出钢时依次加入锰合金、硅合金和铝合金,采用不完全脱氧的方式,使转炉出钢后的氧含量在预设含量范围内;所述精炼工序中采用喂铝线的方式完全脱氧。
优选地,上述双相钢的冶炼工艺中,所述预设含量范围为90ppm-110ppm。
优选地,上述双相钢的冶炼工艺中,所述预设含量范围为100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50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腐蚀铝合金
- 下一篇:一种消除铸铁轧辊芯部灰斑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