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流码垛机器人小车及其搬运码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0090.1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2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宋亚斌;倪虹;江霞;方乐朋;邱志远;叶霞;王婧;勾治践;葛林朗;江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5/02;B25J15/08;B25J13/08;B25J9/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流 码垛 机器人 小车 及其 搬运 方法 | ||
1.物流码垛机器人小车,包括行进机构、抓取机构和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进机构包括小车底板(1)、行进驱动组件、定位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寻迹传感器;所述的小车底板(1)由行进驱动组件进行驱动;a个寻迹传感器均固定在小车底板(1)的头端,2≤a≤8;a个寻迹传感器沿底板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的超声波传感器固定在小车底板(1)的头端;所述的定位光电传感器固定在底板一侧的中部;
所述的装载机构包括装载机械爪(8)、装载底板(22)和装载舵机;所述的装载机械爪(8)安装在装载底板(22)上,并由装载舵机驱动;装载机构共有n个,1≤n≤6;n个装载机构内的装载底板(22)均与小车底板(1)固定;
所述的抓取机构包括连杆伸缩组件、云台旋转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的云台旋转组件包括安装盘(9)、底部舵机(11)和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的底面与小车底板(1)固定;安装盘(9)支承在安装架(10)上;安装盘(9)由底部舵机(11)驱动;
所述的连杆伸缩组件包括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9)、第三连杆(20)、第四连杆(12)、第五连杆(18)、第六连杆(17)、末端关节架、第一驱动舵机(24)、第二驱动舵机(23)、舵机安装底座(25)和三角连杆(27);所述的第一驱动舵机(24)、第二驱动舵机(23)均与舵机安装底座(25)固定;第一驱动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杆(15)的一端固定;第一连杆(15)的另一端与三角连杆(27)的第一个角点铰接;三角连杆(27)的第二个角点与第二连杆(19)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9)的另一端与舵机安装底座(25)铰接;三角连杆(27)的第三个角点与第三连杆(20)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20)的另一端与末端关节架铰接;第二驱动舵机(23)的输出轴与第四连杆(12)的一端固定;第四连杆(12)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18)的一端铰接;第五连杆(18)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杆(17)的一端铰接;第六连杆(17)的中部与第一连杆(15)铰接;第六连杆(17)的另一端与末端关节架铰接;
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翻转舵机(31)、夹持支架(34)、夹持爪、固定支架(38)和夹持驱动件;所述的固定支架(38)与末端关节架固定;翻转舵机(31)固定在固定支架(38)上;翻转舵机(31)输出轴与夹持支架(34)固定;夹持爪安装在夹持支架(34)上,并由夹持驱动件驱动;夹持支架(34)上固定有颜色识别传感器;
所述第六连杆(17)、第一连杆(15)的铰接轴轴线与第一连杆(15)、三角连杆(27)的铰接轴轴线共线;第六连杆(17)、末端关节架的铰接轴轴线与第三连杆(20)、末端关节架的铰接轴轴线不共线;
所述的末端关节架包括两块三角形连接板(28)和一块固定安装板(29);两块三角形连接板(28)间隔设置,且通过固定安装板(29)固定在一起;舵机安装底座(25)包括底盘和两块安装板;两块安装板间隔设置,且底部均与底盘固定;底盘与安装盘(9)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码垛机器人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杆伸缩组件还包括支撑轴(26)、第七连杆(13)、第八连杆(14)和第九连杆(16);所述支撑轴(26)的两端与第一连杆(15)、第四连杆(12)分别构成转动副;第七连杆(13)及第八连杆(14)的一端均与支撑轴(26)构成转动副;第八连杆(14)与第一连杆(15)形状相同且固定在一起;第七连杆(13)与第四连杆(12)形状相同且固定在一起;第九连杆(16)与第六连杆(17)形状相同且固定在一起;第七连杆(13)设置在第四连杆(12)与第一连杆(15)之间;第八连杆(14)设置在第四连杆(12)与第七连杆(13)之间;第七连杆(13)与第五连杆(18)铰接,且铰接轴轴线与第四连杆(12)、第五连杆(18)铰接轴轴线共线;第五连杆(18)位于第九连杆(16)与第六连杆(17)之间;第九连杆(16)及第六连杆(17)均位于第八连杆(14)与第一连杆(15)之间;第九连杆(16)与第五连杆(18)、第八连杆(14)及末端关节架均铰接;第九连杆(16)、第五连杆(18)的铰接轴轴线与第一连杆(15)、第五连杆(18)的铰接轴轴线共线;第九连杆(16)、第八连杆(14)的铰接轴轴线与第一连杆(15)、第八连杆(14)的铰接轴轴线共线;第九连杆(16)、末端关节架的铰接轴轴线与第一连杆(15)、末端关节架的铰接轴轴线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未经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00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手的夹取装置
- 下一篇:用于饭店的多功能服务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