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协同监测与跟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6647.4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3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王鹏;张佳鑫;王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2 | 分类号: | G05D1/12;G01C2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蒋欢;王琦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协同 监测 跟踪 方法 | ||
1.一种无人机协同监测与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RAN,包括:
A、将监测目标空间划分为若干立体空间,并对所划分的立体空间进行编号;
B、由射频拉远单元RRU探测出无人机飞行时所处的立体空间,再使用立体空间编号对无人机进行跟踪;
所述B包括:
B11、无人机起飞后广播确认信号,如果无人机未检测到RRU发回的回应信号,则无人机返回起飞点,如果无人机接收到RRU的回应信号,则与发回了回应信号的RRU开启定时同步;
B12、参与协同监测的各RRU之间进行立体空间编号的同步,然后测算无人机的位置,并使用立体空间编号对无人机的位置进行标定;
B13、以当前无人机所处立体空间为中心,控制中心在与之相邻的立体空间所构成的区域内,根据无人机历史所处的立体空间位置,对无人机可能的运动方向上的各个立体空间进行权重赋值,并通知参与协同监测的各RRU汇聚波束使用波束赋形按照各个立体空间的权值,优先向权值大的立体空间发送探测信号,并接收无人机的回传信号,再根据回传信号进行测算以完成实时监测;
B14、当无人机发回的回传信号的信噪比即将小于可通信门限值时,RRU向控制中心回传信令,控制中心采用相应的策略,从邻近的RRU中确定下一个或几个进行接续跟踪的RRU,并通知对应的RRU执行所述B12中各RRU进行立体空间编号同步的操作,以进行接续跟踪;
或者,所述B包括:
B21、无人机起点处的RRU定期进行探查信号广播,而后进行侦听,当无人机进入探测范围时,向RRU发送回应信号,RRU接收到无人机的回应信号之后发送定时信号与无人机进行同步;
B22、参与协同监测的各RRU之间进行立体空间编号的同步,然后测算无人机的位置,并使用立体空间编号对无人机的位置进行标定;
B23、以当前无人机所处立体空间为中心,控制中心在与之相邻的立体空间所构成的区域内,根据无人机历史所处的立体空间位置,对无人机可能的运动方向上的各个立体空间进行权重赋值,并通知参与协同监测的各RRU汇聚波束使用波束赋形按照各个立体空间的权值,优先向权值大的立体空间发送探测信号,并接收无人机的回传信号,再根据回传信号进行测算以完成实时监测;
B24、当无人机发回的回传信号的信噪比即将小于可通信门限值时,RRU向控制中心回传信令,控制中心采用相应的策略,从邻近的RRU中确定下一个或几个进行接续跟踪的RRU,并通知对应的RRU执行所述B22中各RRU进行立体空间编号同步的操作,以进行接续跟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B12之前,还包括:若控制中心检测到向无人机发送回应信号的RRU的数量少于设定门限N,则通知发回了回应信号的RRU请求就近的至少N-1个RRU进行协同监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B22之前,还包括:若控制中心检测到接收到无人机发送的回应信号的RRU的数量少于设定门限N,则通知接收到了回应信号的RRU请求就近的至少N-1个RRU进行协同监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无人机可能的运动方向上的各个立体空间进行权重赋值包括:
a、记录前后任意连续立体空间块中无人机所在位置及时间,将两个位置相减,得到对应时间段内无人机运动的距离以及平均运动速度矢量;
b、以当前无人机位置为原点,将运动速度矢量投影至笛卡尔坐标系;
c、以此投影数值为基准,进行赋值计算,赋值过程如下:
取距离当前时刻位置最近的两点位置延长线中最近的立体空间块,赋值为n1,其中,n1取最大值,将与该立体空间块对称的立体空间块标定为最小值1/n1;
根据投影到坐标系三轴的速度,确定当前无人机位置的水平立体空间块以及竖直立体空间块的赋值:根据速度分量之间相对数值的大小,按比例进行赋值,并将与之相对的立体空间块的赋值取分别取对应的倒数,剩余立体空间块的取值在0到所述最小值之间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一个立体空间块内同时有至少两个赋值,则取最大者为最终赋值;
若两次检测无人机处于相同位置,则判定无人机悬停与当前立体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66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