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坯体表面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3763.0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8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汤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振华 |
主分类号: | B28B11/00 | 分类号: | B28B11/00;B28B11/04;B28B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周郑奇;林名钦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区 基础区 着色区 墨水 坯体表面处理 打印 基础釉 输送平台 自动化 图案 并列设置 打印模组 坯体表面 设备领域 陶瓷工艺 打印机 承载 相距 贯穿 应用 | ||
本专利涉及陶瓷工艺及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坯体表面处理方法,用打印机在坯体表面依次打印基础釉、墨水、效果釉和/或保护釉,其中,所述基础釉用于承载墨水,所述墨水用于形成颜色或图案,所述效果釉用于形成效果,所述保护釉用于保护墨水形成的颜色或图案。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上述方法的自动化坯体表面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分为基础区、着色区和功能区,包括依次贯穿所述基础区、着色区、功能区的输送平台和分别并列设置于所述基础区、着色区、功能区并位于所述输送平台上方的打印模组,所述基础区、着色区、功能区相距设置,所述基础区包括基础釉打印,所述着色区包括墨水打印,所述功能区包括保护釉打印。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陶瓷工艺及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化坯体表面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陶瓷砖是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料,经成型、烧结等工艺生产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构筑物的墙面和地面。
经过成型工艺得到坯体后往往需要在坯体表面施加一层底釉后再用墨水印花,一来可以避免坯体大量吸收水分甚至烧裂,二来可以填补坯体表面的气孔提高其光洁度,由于底釉中含有稀土成分,还可以起到美化坯体表面、促进发色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底釉的施加一般采用淋釉和喷釉两种方式,淋釉是将釉浆抽入高位罐,通过釉槽和筛网格的缓冲作用,使釉浆通过光滑的钟罩均匀如瀑布一样覆盖在坯体表面的工艺;喷釉是用喷枪通过压缩空气使釉浆在压力的作用下喷散成雾状施加到坯体表面的工艺。不管采用淋釉还是喷釉的方式都离不开人工经验对施釉量的把控,施得太少,底釉层太薄起不到作用,施得太多,又不利于成本的控制,而且底釉层的均匀程度很难保证,为了避免坯体烧裂,施釉量至少要达到400g/m2左右。此外,除了施加到坯体表面的釉料外,还有大量的釉料在这个过程中被浪费并排放到环境中,无论是施釉过程还是排放过程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不利于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陶瓷砖的耐磨性、防滑性和自洁性,印花工艺完成后一般会施加一层保护釉。有时候,为了提高触摸感,还会在施加保护釉之后用模具对其进行模压,但是这样形成的立体纹理效果与印花图案之间的重叠度往往很难保证,而且,经过模压会对保护釉形成局部挤压或拉伸,导致内应力的产生,即使烧结时没有裂开,得到的成品相对比较脆硬,一旦外力作用便很容易裂开。
现有技术中,坯体成型后需要经过施釉、印花等工艺处理后才能进入窑炉烧制得到成品,其中每个工艺都由不同的设备来完成,导致生产线复杂冗长,不利于品质管控和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专利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坯体表面处理方法,改变传统处理方式,解决传统瓷砖坯体表面处理工艺高度依赖人工经验的问题,缩短整条生产线,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坯体表面处理方法,用打印机在坯体表面依次打印基础釉、墨水、效果釉和/或保护釉,其中,所述基础釉用于承载墨水,所述墨水用于形成颜色或图案,所述效果釉用于形成效果,所述保护釉用于保护墨水形成的颜色或图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振华,未经汤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3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预制品的制作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陶瓷多工位自动喷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