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光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0779.8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7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高楠;谭鹏;杨晓涵;闫利平;陈星良;钮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5/00 | 分类号: | C07F15/00;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晓晖 |
地址: | 571127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光 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红光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红光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由取代的2‑卤代吡啶与2‑硼酸苯并噻吩经suzuki偶联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②由水合三氯化铱与步骤①得到的第一中间体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③由二(二苯基膦酰)胺或其钾盐与步骤②得到的第二中间体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上述红光铱配合物在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上的应用。本发明的红光铱配合物以含氟取代的2‑吡啶苯并噻吩作为主结构,同时以二(二苯基膦酰)胺作为辅助配体,该结构的红光铱配合物发光亮度高,发光稳定性好,将其应用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能够显著提高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光铱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OLED),因其视角广、亮度高、能耗低并可制备柔性器件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被称为将主宰未来显示世界的关键技术。
OLED的核心材料就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目前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还存在许多课题仍待解决。例如,在红绿蓝三基色的发光材料中,红色磷光材料的发展总是落后于蓝光和绿光,很少能做到像深蓝光或深绿光那样的色纯度。
为能制造出性能令人满意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要求所搭配的红色磷光材料要接近于饱和红的深红色才可以,所以红色磷光材料在色纯度上的要求不得不被提得很高。
为了适应高性能,低能耗的要求,实现性能优异的白光照明,为了使消费者能够尽早体验到新的照明装置所带来的优势和便利,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新型的红色磷光材料,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光亮度高、发光稳定性好、能够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的红光铱配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红光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红光铱配合物的应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之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光铱配合物,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
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或者三氟甲基。
作为优选,R1为氟原子或者三氟甲基且R2为氢原子;或者R2为氟原子或者三氟甲基且R1为氢原子。
作为进一步优选,R2为三氟甲基且R1为氢原子。
实现本发明目的之二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红光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由取代的2-卤代吡啶与2-硼酸苯并噻吩经suzuki偶联反应得到第一中间体;
②由水合三氯化铱与步骤①得到的第一中间体反应得到第二中间体;
③由二(二苯基膦酰)胺或其钾盐与步骤②得到的第二中间体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上述步骤①中所述取代的2-卤代吡啶与所述2-硼酸苯并噻吩的摩尔比为1∶1~1∶2。
上述步骤①的suzuki偶联反应是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进行的;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1,4-二氧六环或者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上述步骤①的suzuki偶联反应是在缚酸剂的存在下进行的;所述取代的2-卤代吡啶与所述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1∶3。
上述步骤①的suzuki偶联反应是在钯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的;所述钯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取代的2-卤代吡啶重量的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师范大学,未经海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0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