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液混合驱动的装载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15546.9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润泽;权龙;葛磊;秦涛;王君;李泽鹏;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9/20 | 分类号: | E02F9/20;E02F9/22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驱动 装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液混合驱动的装载机,该电液混合驱动的装载机采用电液机械缸或液压机械缸替换现有的液压缸,采用液电混合驱动的方式,不需要改变装载机的机械结构,具有控制精确、能量利用率高,且可适用于不同吨位机型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液混合驱动的装载机。
背景技术
装载机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机械,具有作业速度快、机动性能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主要用于土壤、砂石等散状物料的铲装、运输。传统的装载机驱动系统主要依靠液压泵集中供油,通过控制液压阀来调节各液压缸的速度和压力,进而驱动工作装置完成相应的动作,存在较大的节流损失,且在工作装置下降时存在较大的能量浪费,另外,目前阀控液压缸系统要想获得的较高的控制精度,势必会增加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利CN 104632778A公开了一种方法:采用装载机动臂智能液压缸,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带动安装在活塞杆内部的磁环在波导管上移动,产生信号经线路反馈到控制器上,通过液压系统控制流入缸筒内的液压油,达到控制活塞杆运动速度的目的。此方法增加了液压缸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了成本;专利CN 103225321公开了一种方法,采用添加蓄能器来回收动臂的动势能,但蓄能器的功率密度比较低,而且占用空间大,不便安装,在重量大时效果不明显,容易造成结构疲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装载机驱动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液混合驱动的装载机,该电液混合驱动的装载机采用电液机械缸或液压机械缸替换现有的液压缸,采用液电混合驱动的方式,不需要改变装载机的机械结构,具有控制精确、能量利用率高,且可适用于不同吨位机型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液混合驱动的装载机,包括车架(30)、车轮(31)、操控系统(32)、动臂(33)、铲斗(35)、两个行走马达(17)和第Ⅰ液压驱动回路(1);其中,车轮由行走马达驱动;
还包括3个电液机械缸(15),电液机械缸又包括第Ⅰ伺服电机(18)、第Ⅰ变量泵/马达(19)、第Ⅰ传动箱(20)和第Ⅰ丝杠(21),第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Ⅰ变量泵/马达的输入端串联在一起,第Ⅰ变量泵/马达的输出轴与第Ⅰ传动箱机械连接,第Ⅰ丝杠和第Ⅰ传动箱机械连接;动臂由2个电液机械缸驱动,铲斗由1个电液机械缸驱动;
所述的第Ⅰ液压驱动回路(1)包括动力源(3)、恒压变量泵(4)、第Ⅰ过滤器(5)、油箱(6)、第Ⅰ溢流阀(7)、第Ⅰ单向阀(8)、压力切换阀(9)、第Ⅱ溢流阀(10)、第Ⅰ蓄能器(11)、第Ⅱ蓄能器(12)、第Ⅲ溢流阀(13)、压力传感器(14)、高压管路(28)和低压管路(29);
动力源与恒压变量泵机械连接,恒压变量泵的吸油口P通过第Ⅰ过滤器与油箱联通,恒压变量泵的出油口P同时与第Ⅰ单向阀的进油口和第Ⅰ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第Ⅰ溢流阀的出油口和油箱连通,第Ⅰ单向阀的出油口同时与压力切换阀的C口、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端和高压油路相连,第Ⅱ溢流阀的出油口和油箱相连;所述的电液机械缸和行走马达并联在高压油路和低压油路之间,电液机械缸的第Ⅰ工作口A与高压油路相连,电液机械缸的第Ⅱ工作口T1与低压油路相连,最后与油箱连通;
所述的压力切换阀的第Ⅰ工作油口C与高压管路连通,第Ⅱ工作油口D与第Ⅰ蓄能器的出油口、第Ⅱ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第Ⅲ工作油口E与第Ⅱ蓄能器的出油口、第Ⅲ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第Ⅱ溢流阀、第Ⅲ溢流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油箱连通。
一种电液混合驱动的装载机,包括车架(30)、车轮(31)、操控系统(32)、动臂(33)、铲斗(35)、两个行走马达(17)和第Ⅱ液压驱动回路(2);其中,车轮由行走马达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55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