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超支化结构改性聚氨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自修复漫反射涂料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13515.X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白永平;岳利培;李卫东;李夏倩;殷晓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32;C08G18/34;C09D175/04;C09D175/06;C09D175/08;C09D5/33 |
代理公司: | 无锡永乐唯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9 | 代理人: | 章陆一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超支 结构 改性 聚氨酯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修复 漫反射 涂料 组合 | ||
1.一种水性超支化结构改性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称取一定量的脂肪族聚醚二元醇、脂肪族聚酯二元醇,在90~150℃减压抽真空脱水,降温至60~90℃,通氮气,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反应1~5小时;
(2)向步骤(1)产物中加入一定量的亲水性扩链剂,加入的亲水性扩链剂与步骤(1)中所用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0.05~0.3:1,反应1~3小时;
(3)向步骤(2)产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反应1~2小时;加入的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与步骤(1)中所述的脂肪族聚醚二元醇、脂肪族聚酯二元醇、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的总质量之比为0.01~0.2:1;
(4)继续加入一定量的亲水性扩链剂,加入量与步骤(2)中扩链剂的摩尔比为0.5~1:1,反应1~2小时;
(5)降温至常温,加入中和剂调节体系pH 值至7~9;
(6)将磺酸盐类亲水性扩链剂加入反应体系,反应0.5~1小时;制得水性超支化结构改性聚氨酯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催化剂的用量为脂肪族聚醚二元醇与脂肪族聚酯二元醇的总质量的0.01~0.5%,所述催化剂为三乙胺、三亚乙基二胺、辛酸亚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铅、辛酸钴、辛酸铁、环烷酸锌、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异丁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脂肪族聚醚二元醇、脂肪族聚酯二元醇的摩尔比为1~10:1;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与两种二元醇的总摩尔比为2~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聚醚二元醇为分子量300~6000g/mol的聚丁二醇、聚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脂肪族聚酯二元醇为分子量300~6000g/mol的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元醇、聚己内酯二元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与步骤(4)中的所述亲水性扩链剂为亲水性基团是羧基的二羟甲基丙酸、二胺基苯甲酸,或亲水基团是胺基的N-二羟基(二异丙基)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为分子量2000~100000g/mol、端基羟基含量10~30的端羟基超支化聚醚、端羟基超支化聚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和剂的量与步骤(2)中扩链剂的摩尔比为1~2:1;中和剂为三乙醇胺、三乙胺、氨基酸、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磺酸盐类亲水性扩链剂为亲水性基团是磺酸基的乙二胺基乙磺酸钠、1,4-丁二醇-2-磺酸钠、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磺酸盐类亲水性扩链剂与步骤(5)中和剂的摩尔比为0.1~0.3:1。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水性超支化结构改性聚氨酯聚合物。
10.一种自修复漫反射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涂料组合物的固含量为20%~50%、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10~500nm;且该涂料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各成分:
其中,所述超支化结构改性聚氨酯聚合物为权利要求9所述超支化结构改性聚氨酯聚合物;
所述消泡剂为BYK-370、GSK-716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为Gel LW44;所述流平剂为BYK-333、Tego-482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新材料研究院;无锡海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35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