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纤维素衍生物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11828.1 | 申请日: | 2018-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沈军;李庚;于敞;代枭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1/08 | 分类号: | C08L1/08;C08K3/36;C08B1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素衍生物 纳米二氧化硅 氨基甲酸酯 杂化材料 制备 三乙氧基硅丙基 二甲基苯基 微晶纤维素 合成 正硅酸乙酯 合成路线 基质原料 交联共聚 球形形貌 四氢呋喃 纤维素 沉淀法 糖单元 可用 溶解 清晰 引入 成熟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纤维素衍生物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微晶纤维素为基质原料,在微晶纤维素的糖单元同时引入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和少量的3‑(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酸酯,合成含有少量3‑(三乙氧基硅丙基)基团的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将所合成的纤维素衍生物充分溶解于四氢呋喃中,通过沉淀法与正硅酸乙酯进行交联共聚,最终制备得到具备良好球形形貌的纤维素衍生物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以上合成路线清晰可行、工艺成熟、操作简单、需要控制的条件少而且易于实现,可用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糖类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因具有优秀的手性识别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制备。迄今为止,大多数手性固定相材料是将手性识别性能优异的多糖类衍生物以涂覆或键合的方式与硅胶载体相结合制备而成,而硅胶本身没有手性识别能力。这类手性固定相材料中的多糖类衍生物含量通常不超过20%,这一特点大大制约了具有高效手性识别性能手性固定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发具有高负载能力和高手性识别性能的新型手性分离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杂化聚合物材料的有机相与无机相尺寸均在纳米范围内,这种精密的混合使这些材料在光学透明性、可调折射率、力学性能、耐高温、耐磨损等方面表现出单纯有机高分子材料或无机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能。杂化聚合物材料中的有机相和无机相既可以氢键结合,又可以共价键连接,以达到有机组分与无机组分在分子水平上的复合,可兼具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优势性能。目前,杂化聚合物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已成为科学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成熟、简单,可用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基于纤维素衍生物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步骤一、取微晶纤维素真空干燥4h,然后在无水N,N-二甲基乙酰胺中搅拌回流12h;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氯化锂,继续搅拌2-5h后,重新升温,加入无水吡啶,回流6h后加入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持续搅拌回流8-10h后,加入3-(三乙氧基硅)丙基异氰酸酯持续搅拌回流17-20h,再用过量的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处理,持续搅拌回流7h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加入甲醇沉降过滤并洗涤,60℃真空干燥至恒重;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产物溶于四氢呋喃中,随后加入乙醇或异丙醇、水和二乙胺,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正硅酸乙酯,室温下搅拌4h,停止反应,用乙醇离心、洗涤,将固体产物常温下真空干燥。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3,5-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的加热量为微晶纤维素羟基的83mol%。
2、步骤二中的搅拌速率为300rp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含有2%3-(三乙氧基硅丙基)的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为模板,二乙胺为催化剂,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基于纤维素衍生物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方法。并应用扫描电镜(SEM)对其外貌进行表征,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现对其手性识别能力的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1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