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液组合动力合金支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1668.0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6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洞头北岙晟立机械设计工作室 |
主分类号: | B66F3/24 | 分类号: | B66F3/24;B66F3/25;B66F3/26;C22C38/06;C22C38/20;C22C38/22;C22C38/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700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北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腔 组合活塞 外壁管 内管 双用 外缸 端盖限位 气压动力 气液组合 液压动力 支撑基板 支撑装置 分流孔 合金件 法兰 双腔 限位 合金 固定环境 滑动配合 镜像布置 流动环境 支撑设备 中部位置 内圆壁 外圆壁 成对 内孔 气压 对称 室外 室内 改进 | ||
1.气液组合动力合金支撑装置,包括双腔主体(10)、端盖限位法兰(20)、限位分流孔合金件(50)、组合活塞构件(60)和支撑基板(70),所述端盖限位法兰(20)和所述组合活塞构件(60)以及支撑基板(70)均成对镜像布置,其特征是:
所述双腔主体(10)包括内管双用缸(30)和外壁管外缸(40),所述内管双用缸(30)上设置有圆柱液压活动腔(33),圆柱液压活动腔(33)贯穿整个所述内管双用缸(30);所述内管双用缸(30)外圆壁与所述外壁管外缸(40)内圆壁之间构成环形气压活动腔(55);
所述限位分流孔合金件(50)滑动配合位于所述圆柱液压活动腔(33)中部位置,将所述圆柱液压活动腔(33)对称分开,所述限位分流孔合金件(50)整体采用镍合金材质;
所述组合活塞构件(60)整体位于所述所述外壁管外缸(40)内孔之中做直线运动,所述组合活塞构件(60)一侧设置有柱形液压活塞(64)和环形气压活塞(65),所述组合活塞构件(60)另一侧与所述支撑基板(70)之间通过支撑连杆(78)作固定连接;
所述柱形液压活塞(64)和所述环形气压活塞(65)分别位于所述圆柱液压活动腔(33)和环形气压活动腔(55)之内,所述外壁管外缸(40)外壁两侧上分别设置有液体进出管道(19)和气体进出管道(18);
所述支撑连杆(78)与所述端盖限位法兰(20)之间存在有活塞背腔通孔(27),活塞背腔通孔(27)便于所述组合活塞构件(60)整体处于无背压状态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组合动力合金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分流孔合金件(50)材质为镍合金,该镍合金所述的镍基合金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Ni:11—13%、W:3.2—3.4%、Ti:2.2—2.4%、Cr:1.6—1.8%、Mo:1.2—1.4%、Cu:1.2—1.4%、Al:1.1—1.3%、C:1.0—1.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Si少于0.12%、 S少于0.023%、 P少于0.026%,该镍基合金的表面洛氏硬度值为HRC62—64,确保超强的抗冲击耐磨的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组合动力合金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分流孔合金件(50)由对称设置的限位分流支撑盘(52)和三至六根限位分流隔离柱(54)所组成,所述限位分流支撑盘(52)是设置有限位分流通孔(53),限位分流通孔(53)通往圆柱液压活动腔(33);所述限位分流隔离柱(54)之间构成限位分流空腔(51),限位分流空,(51)同时通往所述液体进出通道(11)和所述限位分流通孔(5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组合动力合金支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管双用缸(30)由内缸圆孔壁(31)和内缸外圆壁(35)所构成,所述内缸圆孔壁(31)构成所述圆柱液压活动腔(33);
所述外壁管外缸(40)内圆壁为外缸内孔壁(15),所述外缸内孔壁(15)与所述内缸外圆壁(35)之间构成所述环形气压活动腔(55);
所述外缸内孔壁(15)与所述内缸外圆壁(35)之间分别设置有上固定连接管(41)和下固定连接柱(42)进行连接固定;
所述外壁管外缸(40)外壁上侧设置有液体进出管道(19),液体进出管道(19)与所述上固定连接管(41)之间为同轴设置,上固定连接管(41)上设置有液体进出通道(11),液体进出通道(11)贯穿整个所述上固定连接管(41),液体进出通道(11)通往所述圆柱液压活动腔(33);
所述外壁管外缸(40)外壁下侧设置有气体进出管道(18),气体进出管道(18)与所述下固定连接柱(42)之间为同轴设置,下固定连接柱(42)上设置有气体进出分流通道(13),气体进出分流通道(13)内端对称通往环形气压活动腔(55),气体进出分流通道(13)外端贯穿气体进出管道(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洞头北岙晟立机械设计工作室,未经温州市洞头北岙晟立机械设计工作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16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