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珠光效果的车膜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0870.1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5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董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浩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08;B32B27/18;B32B27/36;B32B7/06;B32B33/00;B32B37/02;C09D133/00;C09D7/61;C09D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南霆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膜层 珠光 复合层 车膜 抗紫外线层 抗刮层 纳米级 视觉效果 珠光效果 相溶性 树脂 雾度 星空 制备 测试 融合 制造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抗紫外线层、第一塑料膜层、珠光复合层、第二塑料膜层及抗刮层,第一塑料膜层设置于抗紫外线层,珠光复合层设置于第一塑料膜层并具有纳米级珠光粒,第二塑料膜层设置于珠光复合层并与第一塑料膜层相对,抗刮层设置于第二塑料膜层并与珠光复合层相对。本发明通过珠光复合层的设置可以呈现一种星空般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其中的纳米级珠光粒能很好地与树脂融合,能在相溶性、雾度、清晰度、耐黄边测试等诸多性能上满足目前车膜制造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珠光效果的车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珠光粉在装潢装饰领域已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用珠光粉制造的车膜能呈现一种美观大方的效果,在不同的视觉角度还能呈现不同的变幻效果。目前在车膜中使用的珠光粉无法很好地与树脂相融合,在相溶性、雾度、清晰度、耐黄边测试等诸多性能上可达到的程度尚无法满足车膜制作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在珠光粉无法满足车膜制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膜,其包括抗紫外线层、设置于抗紫外线层的第一塑料膜层、设置于第一塑料膜层并具有纳米级珠光粒的珠光复合层、设置于珠光复合层并与第一塑料膜层相对的第二塑料膜层以及设置于第二塑料膜层并与珠光复合层相对的抗刮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塑料膜层与第二塑料膜层的厚度相同,即为23μm,珠光复合层与抗紫外线层的厚度为7μm,抗刮层的厚度为1μm。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塑料膜层及第二塑料膜层的雾度为1.1%,第一塑料膜层及第二塑料膜层的表面具有化学涂层,或第一塑料膜层及第二塑料膜层的表面通过电晕处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配制珠光复合料液、抗紫外线料液;涂布珠光复合料液于第一塑料膜层,形成珠光复合层;设置第二塑料膜层于珠光复合层;涂布抗紫外线料液于第一塑料膜层,然后烘干抗紫外线料液形成抗紫外线层;设置抗刮层于第二塑料膜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珠光复合料液的组成分包括有机溶剂、丙烯酸树脂、纳米级珠光粒及碳晶颜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珠光复合料液的组成分包括重量百分比54wt%的有机溶剂、重量百分比40wt%的丙烯酸树脂及重量百分比6wt%的所述纳米级珠光粒及碳晶颜料,其中有机溶剂包括重量百分比5wt%的甲醇、重量百分比15wt%的乙酯、重量百分比15wt%的丁酮及重量百分比19wt%的甲基异丁基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配制珠光复合料液的步骤包括:搅拌有机溶剂、丙烯酸树脂及纳米级珠光粒为第一混合料液,搅拌时间为10分钟;然后持续搅拌第一混合料液并同时加入碳晶颜料,形成第二混合料液;待碳晶颜料加完后继续搅拌第二混合料液,搅拌时间20分钟,最后形成珠光复合料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抗紫外线料液的組成分包括有机溶剂、丙烯酸树脂及紫外线吸收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抗紫外线料液的组成分包括重量百分比54.5wt%的有机溶剂、重量百分比45wt%的丙烯酸树脂及重量百分比0.5wt%的紫外线吸收剂,其中有机溶剂包括重量百分比20%wt的乙酯及重量百分比34.5wt%的丁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配制抗紫外线料液的步骤包括:搅拌有机溶剂、丙烯酸树脂为第三混合料液,搅拌时间为10分钟;然后持续搅拌第三混合料液并同时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形成第四混合料液;待紫外线吸收剂加完后继续搅拌第四混合料液,搅拌时间10分钟,最后形成抗紫外线料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抗刮层的组成分包括硅烷改性非光敏无机纳米颗粒、硅烷改性聚环氧丙烯酸酯预聚物、树脂预聚物混合物、混合活性单体、光引发剂、热引发剂及助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浩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安浩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0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