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06633.8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3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戴炳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小洋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倪钜芳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菌 嘌呤 发酵型乳酸菌饮料 发酵 尿酸 灌装 制备 吸收 调配 嘌呤代谢紊乱 亚健康人群 中药提取液 二次发酵 冷藏后熟 适用人群 发酵液 高尿酸 葛根粉 冷藏库 放入 护肾 通风 牛奶 中药 缓解 纠正 平衡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将葛根粉用中药提取液进行调配,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发酵完成的发酵液和牛奶进行调配,再加入乳酸菌进行二次发酵,发酵完成后进行混合均匀,开始灌装,灌装后放入冷藏库冷藏后熟。本发明通过两次乳酸菌的添加以及加入的中药成分,可以抑制嘌呤转化为尿酸,纠正嘌呤代谢紊乱,调节尿酸平衡,缓解并消除炎症,并有利肝护肾作用。本发明主要适用人群为为减少嘌呤吸收的亚健康人群以及高尿酸者和通风患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酸菌饮料是指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过乳酸菌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以及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茶、咖啡、植物提取液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饮料。根据其是否经过杀菌处理而区分为杀菌(非活菌)型和未杀菌(活菌)型。其主要的功用在于促进免疫调节,增强人体对肠道感染的抵抗能力,减少腹泻,并帮助生成维他命b群和k,更加强吸收钙、铁、钾等。市面上含乳酸菌的产品,一般上是指有益菌类的发酵乳,它主要是利用牛乳中的成分和糖,经过乳酸菌发酵的程序所制成。这类产品大多强调可以帮助和维持人体内有益菌的平衡而达到健康的目的,虽然这类乳酸菌食品对身体有不少的好处,但是有痛风且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一般不建议食用。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
嘌呤又称普林,是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物质,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无色结晶。嘌呤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代谢物,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2,6,8-三氧嘌呤)又叫尿酸。嘌呤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嘌呤80%来自核酸的氧化分解,外源性嘌呤主要来自食物摄取,占总嘌呤的20%,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如果摄入的嘌呤过多,身体未能将嘌呤代谢并从肾脏排出,这些物质会最终形成尿酸,并以结晶体积存体内。若有诱因引起沉积在软组织里的尿酸结晶释出,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形成炎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痛风等疾病。
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升以下,女性则不超过0.357毫摩尔/升。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而痛风又会引起关节肿大。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一种可以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乳酸菌饮料可以有效的抑制食物中嘌呤的吸收,同时阻断嘌呤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使嘌呤核苷酸向嘌呤碱基方向转化,从而减少代谢产的尿酸,避免了导致痛风的诱因,同时对已患通风的人摄取食物不再受到食物中嘌呤含量多少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抑制嘌呤吸收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桑叶、百合、淡竹叶、玉米须和菊苣根加水进行煮沸30-60min,冷却后过滤收集滤液;
2)将葛根粉和步骤1)中得到的滤液进行调配,调配比例为重量比1:2-4,调配完成后接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在38-45℃条件下培养4-10h得到中药发酵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小洋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小洋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66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脂酸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固体富氢食品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