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金尾矿和萤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5791.1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玮;吕凡;王金悦;国宏伟;闫炳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C03C6/06;C03C1/00;C03B19/06;C03B32/02;C03B2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袁丽花 |
地址: | 2151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尾矿 萤石 制备 玻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金尾矿和萤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将金尾矿、萤石尾矿和改质剂,加热熔化得玻璃熔液,水淬处理,形成玻璃颗粒,进行破碎筛分处理,选取玻璃颗粒烘干后铺至模具上,进行烧结、晶化、保温、退火冷却,对产品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得到成品微晶玻璃。本发明的方法金尾矿和萤石尾矿综合利用率高,且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方便,成本低廉,制得的微晶玻璃具有优良的抗弯强度和显微硬度,且无氟化物浸出,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为金尾矿和萤石尾矿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以工业废渣为原料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金尾矿和萤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玻璃又称玻璃陶瓷,是特定组成的基础玻璃经过一定的热处理通过控制晶化而制备出的一种含有大量微晶相和玻璃相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微晶玻璃具有可调的热膨胀系数,较高的机械强度,显著的耐腐蚀、抗风化能力及良好的热稳定性,是天然石材良好的替代材料,可用于建筑装饰、航天、电子及机械工业等领域。
金尾矿是含金矿石经粉碎,采用浮选法提炼黄金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随着我国黄金提金技术的高速发展,黄金矿山的数量、规模及产量也日趋增长,开采强度日益增大,随之而来的尾矿量也急剧增加。金尾矿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氧化铝、氧化铁,还有其他一些可综合回收的有价金属及矿物,且尾矿具有粒度细、数量大、可利用性高、价格便宜、处理成本低等特点,是宝贵的二次资源。目前大量的金尾矿堆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如尾矿风化过程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遇到汛期,尾矿连同雨水流入农田河流,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萤石尾矿主要指浮选出的矿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还含有少量的氟化钙、氟化铝、碳酸钙、氧化铁等成分,废渣为氟石膏,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钙。萤石尾矿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不仅造成安全隐患,其中所含的选矿药剂将会渗透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利用金尾矿和萤石尾矿中的有效成分,获得较高的附加值产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解决金尾矿和萤石尾矿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循环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3553468A(公开日为2014年2月5日)公开了一种利用金矿尾矿和萤石尾矿制作加气砖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金尾矿研磨后脱氰,然后取生石灰、氟石膏、萤石尾矿、硅粉以及水泥细磨混匀制成混合粉,再将脱氰料浆、混合粉、铝粉膏以及水混合搅拌成混合浆,再将其浇筑在坯模内,发泡生坯,生坯经切割并蒸压养护后得到加气砖成品。
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4071983A(公开日为2014年10月1日)公开了一种利用萤石尾矿生产微晶玻璃板的烧结工艺方法,所述方法为:将萤石尾矿与改制剂混合均匀后,加热熔化并充分搅拌,得到玻璃熔液,经水淬、研磨、筛选、装模和热处理后,获得微晶玻璃板。
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7459284A(公开日为2017年12月12日)公开了一种利用粉煤灰、赤泥、萤石尾矿废渣制备的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将赤泥、粉煤灰、萤石尾矿等废渣作为原料,并与基料、热稳定剂混合之后,经过合理的配比以及制备工艺的处理,使得制备的复合板材的性能较优,废渣掺入量较大,成本较低。
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7417123A(公开日为2017年12月1日)公开了一种利用不锈钢渣和萤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所述方法为:按一定质量比配制不锈钢渣细粉和萤石尾矿细粉并混匀,将混合物在电阻炉内熔融得到高温熔体,浇筑至经过预热的钢板上并随炉冷却得到母体玻璃,进行热处理后得到微晶玻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金尾矿和萤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同时合理利用了金尾矿和萤石尾矿,以提高金尾矿和萤石尾矿的回收再利用率。
具体的,本发明的利用金尾矿和萤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5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