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金尾矿和萤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05791.1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玮;吕凡;王金悦;国宏伟;闫炳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C03C6/06;C03C1/00;C03B19/06;C03B32/02;C03B2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袁丽花 |
地址: | 2151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尾矿 萤石 制备 玻璃 方法 | ||
1.一种利用金尾矿和萤石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按计量比称取原料,所述的原料包括25~30wt%的金尾矿、20~30wt%的萤石尾矿,余量为改质剂;所述的金尾矿粒度为100目以上,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65~75%的二氧化硅、10~20%的氧化铝、0~5%的氧化钙、4~7%的氧化钾、2~5%的氧化钠、1~3%的氧化铁、0~2%的氧化镁,其他成分的含量为1%以下;所述的萤石尾矿粒度为100目以上,按质量百分比计,包含:75~85%的二氧化硅、3~8%的氧化铝、0~1%的氧化钙、1~3%的氧化钾、0~1%的氧化钠、1~3%的氧化铁、0~1%的氧化镁、2~5%的氟化钙,其他成分的含量为1%以下;所述的改质剂为粒度为200目以上的工业用石英砂、氧化铝、方解石、钾长石、碳酸钡、氧化锌、纯碱中的一种或多种,按质量百分比计,主要包含:30~50%的二氧化硅、25~45%的氧化钙、8~10%的氧化钡、2~4%的氧化锌、8~10%氧化钠,其他成分的含量为1%以下;
S2、将所述的原料混合均匀,加热熔化并充分搅拌,得到玻璃熔液,熔化温度为1450~1550℃保温2~3h;
S3、对所述的玻璃熔液进行水淬处理,形成玻璃颗粒,水淬处理时水温为常温;
S4、对所述的玻璃颗粒进行破碎筛分处理,将选取的玻璃颗粒烘干,选取粒度为10~100目;
S5、将烘干后的玻璃颗粒铺至模具上,进行烧结,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950~1000℃进行烧结0.5~1h;
S6、对烧结物晶化、保温、退火冷却;晶化工艺条件为,以5~8℃/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00~1200℃保温1~3h;退火冷却工艺条件为,以5~10℃/min的降温速度降至700~800℃,保温1~2h,以10~15℃/min的降温速度降温至100℃以下;
S7、对产品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得到成品微晶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057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