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助把手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96010.7 | 申请日: | 201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8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梶尾英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主体 铰链用 凹部 安装夹具 接收部 彼此相对 辅助把手 内周壁 轴部 轴孔 转动 夹具 把手主体 弹簧弹性 矩形开口 突出设置 一体成形 铰链部 金属板 两侧壁 外壁部 支承部 轴支承 壁部 基部 嵌装 枢轴 同轴 合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把手,其包括:把手主体,其是一体成形的,在左右两端的基部分别设有铰链用凹部;铰链部,其具有借助枢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铰链用凹部的铰链主体;安装夹具,其通过将具有弹簧弹性的金属板以大致U字状弯折而形成,该安装夹具插入于铰链主体的矩形开口部;以及盖,其具有插入于安装夹具的内侧的夹具支承部,该盖嵌装于铰链主体。一对轴部在同轴上朝向内侧地突出设置于铰链用凹部的内周壁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壁,在铰链主体的两侧设有轴接收部,在两侧的轴接收部的该壁部形成有轴孔,铰链用凹部的彼此相对的内周壁的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并轴支承于铰链主体的两侧的轴接收部的外壁部的轴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汽车车厢内的顶面、壁面等的辅助把手,并涉及一种能够谋求提高枢轴支承部分的耐久性的辅助把手。
背景技术
为了搭乘人员在车厢内支承身体,在汽车车厢内的顶面安装有辅助把手。作为这种辅助把手,在把手主体的两侧形成铰链用凹部,在该铰链用凹部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铰链部,把手主体借助两侧的铰链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这种结构的辅助把手在各种汽车中被使用。在这种辅助把手中,在铰链部分别形成具有轴孔的一对支承片,在把手主体的铰链用凹部的周壁的彼此相对的左右壁也形成有轴孔。对于把手主体相对于铰链部进行的轴支承而言,将在铰链部和铰链用凹部形成的各轴孔同轴地配置,使金属制的枢轴贯穿各轴孔,从而将铰链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铰链用凹部。但是,由于金属制的枢轴在把手主体的外侧表面暴露,因此该辅助把手的美观性变差。
因此,在日本特开2015-085727号公报中,提出一种不使金属制的枢轴暴露于外侧的辅助把手。在该辅助把手中,使分别向外侧突出的铰链轴一体地成形于铰链部的一对支承片,在铰链用凹部的周壁的彼此相对的左右壁分别形成有轴孔。采用该辅助把手,通过将铰链轴插入轴孔,从而铰链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铰链用凹部,铰链轴的端面也不会被看见,因此提高了美观性。另外,日本特开2017-007425号公报所记载的辅助把手也采用了同样的结构。
辅助把手安装于汽车车厢内的顶面,被用作上下车时搭乘人员用于支承身体的手柄,根据条件的不同,相当大的负荷会作用于把手主体的枢轴支承部。尤其是,在单厢车(one box car)那样的顶面较高的车中,搭乘人员有时以吊在辅助把手上这样的状态使用辅助把手,因此更大的变形负荷会作用于把手主体的枢轴支承部。
然而,在上述辅助把手中,作为枢轴支承部分的一对铰链轴从自铰链部以日文コ字状向背面侧突出的一对支承片的左表面或右表面分别向外侧方向突出地形成,因此,作用于把手主体的负荷容易经由把手主体侧的轴承孔作用于自支承片向外侧方向突出的铰链轴的顶端部,作用于铰链部的弯曲力矩产生得比较大。并且,由于铰链轴形成于大小、形状均受到限制的铰链部的支承片,因此,铰链轴和该铰链轴的根部附近容易挠曲。因此,使用时的强度容易不足,在较大的负荷反复作用于把手主体的情况下,铰链轴和轴承孔容易变形,在枢轴支承部的耐久性上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且能够谋求提高把手主体的枢轴支承部分的耐久性的辅助把手。
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下述结构的辅助把手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和化成株式会社,未经丰和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96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工具脚踏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轿车装卸双层特货车厢升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