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区域内无人机管控系统、方法及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89616.8 | 申请日: | 201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3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万春;王辉;梁煜麓;罗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安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G05D1/12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郝学江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域内 无人机 系统 方法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内无人机管控系统、方法及可读介质。该系统包括:多个无人机追踪系统、多个管控终端和监控指挥中心平台。无人机追踪系统和管控终端分别用于捕获即将靠近区域和/或闯入区域的目标的目标信息和无线电信号;监控指挥中心平台根据目标信息和无线电信号确定目标是否是需要管控的无人机。如果是,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向管控终端发出管控指令进行管控。本发明通过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和无人机追踪系统及管控终端进行实时数据交互。监控指挥中心平台中采用逻辑思维和人工智能算法,提高了无人机的识别率,并准确判断对无人机进行报警、管控的时机,并对管控结果进行分析,确保管控效果,提高了空域安全,且本发明的系统扩展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空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区域内无人机管控系统、方法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获得较大突破,大量无人机上市。由此,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也给无人机的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无人机的识别和管控技术,相对无人机技术来说,却严重滞后,且技术难度特别大。
比如,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无人机识别通过无线电测试厂商的无线电测试、识别方案,其识别的技术核心,仅是分析wifi情况(ISM频段的频谱和跳频特点),然后直接与市面的某款型号(事先做过各种测试、记录,并储存数据库)做对比,从而识别无人机的。这对于那些已经规划好路径,关闭了WIFI通信的无人机来说,无疑是识别不了的。
就当前相关技术来说,其不足之处在于识别率不够、报警和管控时机不好把控。目前,无人机的最大问题,就是各种“黑飞”行为,区域内的无人机识别、报警及管制需求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区域内无人机管控系统,该系统包括:
多个无人机追踪系统,所述多个无人机追踪系统部署在所述区域的边缘外数百米至数百千米范围内,被配置为捕获即将靠近所述区域和/或闯入所述区域的目标的目标信息;
多个管控终端,所述多个管控终端部署在所述区域的边缘外数百米至数百千米范围内,所述多个管控终端被配置为采集所述目标的无线电信号;以及
监控指挥中心平台,
其中所述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多个无人机追踪系统和多个管控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监控指挥中心平台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信息和无线电信号确定所述目标是否是需要管控的无人机,如果是,所述监控指挥中心平台向管控终端发出管控指令,并且所述管控终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管控指令向所述无人机发送管控的无线电信号。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无人机追踪系统和多个管控终端根据区域特点、布置数量,并同时根据雷达、图像捕获能力逐级、逐次布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网络为4G或5G通信网络。
更进一步地,所述目标信息包括目标是否移动、目标最大直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目标图片和/或目标视频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人机追踪系统包括:第一处理模块、雷达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第一旋转云台、第一手动控制模块、第一4G/5G通信模块和第一显示屏幕,所述多个无人机追踪系统被配置为实时跟踪多个闯入所述区域的目标,并将获取的目标信息发送至所述监控指挥中心平台;
所述管控终端包括:第二处理模块、无线电信号采集模块、无线电信号发射模块、第二旋转云台、第二4G/5G通信模块和第二显示屏幕,其中,所述无线电信号采集模块是宽频的扫频模块,被配置为不断监听有用、且为非生物特有的无线电信号,并将所述无线电信号发送至监控指挥中心平台,所述无线电信号发射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管控指令生成特定信号、扩频信号或宽频信号,其中,所述特定信号、扩频信号用于模拟无人机遥控的控制信号,所述宽频信号是用于干扰无人机的宽频扫频干扰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安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安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9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