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西他赛棕榈酸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80115.3 | 申请日: | 2018-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6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明;高保安;许幼发;武鑫;史亚敏;严朗;傅志勤;郦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龙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宝龙安庆药业有限公司;宝龙药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9/19;A61K31/337;A61K47/28;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棕榈 脂质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多西他赛棕榈酸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多西他赛棕榈酸酯为主药,还包括螯合剂、卵磷脂以及DSPE‑PEG2000。其特征是,将多西他赛制备成多西他赛棕榈酸酯脂溶性前药,解决了由于多西他赛脂溶性差而无法开发成脂质体的缺陷;本发明的脂质体处方中含有螯合剂,收到了更好的实质性效果,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提高了抗肿瘤效果,制备也更加顺畅,故处方中含有螯合剂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了一种更加高效的、不含增溶剂的、制备工艺简单的多西他赛棕榈酸酯脂质体,为多西他赛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西他赛棕榈酸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西他赛(Docetaxel,DTX)又名多西紫杉醇,是以10-脱乙酰基浆果赤霉素Ⅲ为母核 骨架经修饰得到的紫杉烷类抗肿瘤药,其化学结构式如下式所示,化学名称为: [2aR-(2aα,4β,4aβ,6β,9α,(aR*,βS*),11a,12a,12aα,12bα)]-β-[[(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α-羟 基苯丙酸[12b-乙酰氧-12-苯甲酰氧-2a,3,4,4a,5,6,9,10,11,12,12a,12b-十二氢-4,6,11-三羟基 -4a,8,13,13-四甲基-5-氧代-7,11-亚甲基-1H-环癸五烯并[3,4]苯并[1,2-b]氧杂丁环-9-基]酯,分 子式C43H53NO14,分子量807.88,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以及苯等有机溶剂。 多西他赛的抗肿瘤活性是紫杉醇的1.3-12倍,疗效确切,FDA已批准其用于乳腺癌、卵巢 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胰腺癌等癌症的治疗,是迄今发现最有价值的抗癌药物之一。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多西他赛制剂为其注射液,即多西他赛注射液,系多西他赛的临 床唯一制剂。该注射液是由多西他赛的吐温80溶液与13%的乙醇溶液两部组成,临用时将 13%乙醇溶液注入在多西他赛的吐温80溶液中摇匀,然后再用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 稀释,方可静脉滴注。由此可见,该注射液临床应用过程繁琐、使用不便、易二次污染。多西他赛注射液虽然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尤为突出,其骨髓抑制毒性是首要不良反应,在其说明书中已明确记载。多西他赛单独治疗时,骨髓抑制发生率高达76.4%,当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骨髓抑制毒性更加严重,发生率更高,严重影响化疗进程,削弱患者的治疗效果(多西他赛注射液产品说明书;朱琨,周灿,闫融,等.多西他赛常规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白细胞计数波动规律及治疗策略[J].现代肿瘤医学,2012, 20(1):000159-161.;曹建伟,耿明飞,朱东山,等.多西他赛化疗所致食管癌患者骨髓抑制的 特点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1):10-11.;沙红玉,郑文文,郭晨煜,等.多西他 赛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6):536-539.),再加上其处方中 含具有溶血性与过敏性的吐温80,给临床用药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严重限制了多西他 赛抗肿瘤药效的发挥,故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更加高效的、低骨髓抑制毒性的、不含增溶剂 的多西他赛注射液应用于临床,为多西他赛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龙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宝龙安庆药业有限公司;宝龙药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维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龙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宝龙安庆药业有限公司;宝龙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80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