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5762.5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1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蒋露霞;程晗;颜海鹏;潘仪;何科峰;袁万颂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613;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虎;李健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元 模组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外壳(3)、盖板(4)和极芯,所述极芯的第一扩容端(12)设置有冷却结构适配区(121)和第一扩容区(122),所述第一扩容区(122)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外壳扩容腔(31)中,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121)相对于第一扩容区(122)凹陷而形成冷却结构安装空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极芯主体的一些表面中,分别设置对应于外部冷却结构的冷却结构适配区和相对于冷却结构适配区凸出的扩容区,相应地在外壳上设置容纳扩容区的外壳扩容腔,从而在外部冷却结构附近的有限空间内增加极芯主体的体积,提高了电池容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1月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810015504.9的中国专利申请、2018年1月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810016060.0的中国专利申请、2018年1月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810015506.8的中国专利申请、2018年1月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810016052.6的中国专利申请、2018年1月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810015502.X的中国专利申请、2018年1月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810016520.X的中国专利申请、2018年1月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810015503.4的中国专利申请、2018年1月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810016056.4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电动工具等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手机、电动车辆等,作为核心部件,电池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及使用体验具有重要影响,特别地,电池的容量决定了整体的续航,也是使用者的重要关注点。
电池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极芯,电池单元的体积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极芯的体积,是电池容量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电子设备、电动工具中,电池所在的安装环境基本决定了电池所占用的空间大小,电池的整体体积难以不受限制地增加,电池的容量因此也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单元,以在存在空间限制的情况下增加电池容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外壳、盖板和极芯,所述外壳具有开口,所述外壳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外壳扩容腔,所述开口通过所述盖板封盖,所述极芯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极芯包括具有第一扩容端的极芯主体,所述第一扩容端设置有冷却结构适配区和相对于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凸出的第一扩容区,所述第一扩容区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外壳扩容腔中,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相对于第一扩容区凹陷而形成冷却结构安装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扩容端设置有位于中间的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两侧的所述第一扩容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扩容端设置有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一扩容区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扩容区两侧的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扩容端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一扩容区和两个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扩容区之间。
优选地,所述极芯主体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扩容端,每个所述第一扩容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扩容区和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
优选地,所述极芯主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极芯主体相对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一扩容端,每个所述第一扩容端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两个所述冷却结构适配区彼此对齐或错开。
优选地,所述极芯主体包括第二扩容端,所述第二扩容端设置有极柱适配区和相对于所述极柱适配区凸出的第二扩容区,所述极柱适配区相对于所述第二扩容区凹陷而形成极柱安装空间。
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和相对于所述盖板本体凸出的盖板扩容腔,所述第二扩容区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盖板扩容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57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芯、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 下一篇:极芯、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