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74682.8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7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文锋;王占国;张均柳;刘银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广东创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90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结构 电池 模组 | ||
1.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冷却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电芯贴合进行降温的液冷组件(20),所述液冷组件(20)包括若干个液冷管路(22),所述若干个液冷管路(22)多排分布,液冷管路(22)内设置有用于流通冷却液的上下两层通道;液冷管路(22)两端头设有与各个液冷管路都连接的汇流管(21),所述汇流管(21)内部也设置为与液冷管路(22)对应的上下两层通道;所述汇流管包括内侧板(211)、与内侧板连接形成空腔的外侧板(212)以及设置在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的隔板(213),所述隔板用于隔断空腔形成上下两层通道,所述内侧板上设置有冲孔,通过冲孔与所述液冷管路连通;
排头水管(50),所述排头水管与处于前端头的液冷组件的汇流管连通,冷却液由排头水管流入或流出;以及
设置在汇流管端部的堵头组件(23),所述堵头组件包括与汇流管的上层通道连通的上通堵头(24)、与汇流管的下层通道连通的下通堵头(25)和连通汇流管上、下层通道的上下贯通堵头(26),所述上通堵头、下通堵头和上下贯通堵头均为柱体形状;
冷却液经液冷管路的第一端的汇流管的上层通道或下层通道流入,流经多个液冷管路的上层通道或下层通道到达液冷管路另一端的汇流管,再由液冷管路的下层通道或上层通道回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通堵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汇流管的上层通道连通的第一通孔(241)、用于封堵汇流管的下层通道的第一挡壁(242),所述上通堵头内设置有第一空腔(240),在上通堵头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管或排头水管连接的第一接孔(243),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接孔通过第一空腔连通;
所述下通堵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汇流管的下层通道连通的第二通孔(251)、用于封堵汇流管的上层通道的第二挡壁(252),所述下通堵头内设置有第二空腔(250),在下通堵头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与连接管或排头水管连接的第二接孔(253),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接孔通过第二空腔连通;
所述上下贯通堵头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61),所述汇流管的上层通道和下层通道通过第三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成排排布,相邻两个液冷组件上相邻的汇流管通过连接管(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路为波纹状扁管,每个波纹弯曲处对应与电芯外壁相契合;所述波纹状的扁管外侧粘贴可压缩的绝缘导热丙烯酸片(14),通过绝缘导热丙烯酸片与每个电芯外壁贴合。
5.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芯模组和穿插在电芯模组上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个电芯模组对应一个液冷组件;所述电芯模组包括电芯和上、下支架,电芯位于上、下支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内的电芯分成若干组,同一组内的电芯以正负极相同的方式排列,同一组内的电芯并联,相邻两组电芯以正负极相反的方式排列,不同组之间的电芯串联;在上支架上方和下支架下方均设置有汇流排(40),所述汇流排上焊接有与电芯正极对应的镍片(41)和与电芯负极对应的铝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支架上均设置有用于分隔电芯正负极的筋条,在相邻两个筋条之间安装有两组电芯,在相邻两个筋条之间的两组电芯串联,其中,所述上支架在第一组电芯和第二组电芯之间设置有筋条,并以两组电芯为间隔距离依次设置筋条,所述下支架在第二组电芯和第三组电芯之间设置有筋条,并以两组电芯为间隔距离依次设置筋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46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