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2978.6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2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邹鹤民;楼敏;王凤喜;彭祝华;付笔耕;吴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E02D5/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涵 内护筒 钢护筒 组合护筒 软土地 水中 钢筋混凝土管 固定连接装置 主体结构施工 吊钩 弧形槽口 节约资源 紧密连接 空心结构 空心区域 上下两节 分节段 最外层 粘合 节管 孔道 里层 内层 施工 回收率 对称 贯通 分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护筒、内护筒管涵;所述钢护筒为空心结构,内护筒管涵为钢筋混凝土管涵;所述钢护筒为组合护筒结构的最外层,内护筒管涵设置在所述钢护筒空心区域内且作为组合护筒结构的内层,所述内护筒管涵设置在钢护筒里层但与钢护筒不粘合;所述内护筒管涵由多个分管涵分节段组成,并通过固定连接装置连接上下两节管涵,使各管涵紧密连接形成内护筒管涵,所述内护筒管涵端部处设有对称的吊钩弧形槽口;内护筒管涵设有多个贯通整节管涵的孔道。本发明主体结构施工方便,钢护筒回收率高,节约资源,而且对环境污染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基基础施工中辅助设施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软土地基区域的桥梁桩基施工,常见的辅助措施技术如:对比专利文件CN105649012A上软下硬地层地铁车站围护结构钻孔桩施工方法,是采用在所施工钻孔桩所处位置的软土地层中埋设钢护筒,这样就使钢护筒成为了一次性的消耗品,增大成本投入与钢材的浪费,钢护筒常年留至水域环境中会氧化生锈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环境保护。就目前而言,建筑业对钢护筒拔出再次周转利用也出来了不少新工艺及新技术,但由于核算成本费用之高与施工进度受到限制,不能得到有效的推广使用。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简单、不影响施工进度又能保证施工质量、还可以使钢护筒重复周转利用的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其实际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成本低、使钢护筒可回收再次周转利用、绿色环保、节约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包括钢护筒、内护筒管涵;所述钢护筒为空心结构,所述内护筒管涵为钢筋混凝土管涵;所述钢护筒为组合护筒结构的最外层,所述内护筒管涵设置在所述钢护筒空心区域内且作为组合护筒结构的内层,所述内护筒管涵设置在钢护筒里层但与钢护筒不粘合;
所述内护筒管涵由多个分管涵分节段组成,并通过固定装置连接上下两节管涵,使各管涵紧密连接形成内护筒管涵,所述内护筒管涵端部处设有对称的吊钩弧形槽口;所述内护筒管涵设有多个贯通整节管涵的孔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在钢护筒与桩基混凝土之间安装钢筋混凝土管涵作为内护筒管涵,且内护筒管涵设置在钢护筒里层但与钢护筒不粘合,其目的在于当钻孔桩灌注完成后,可拔出钢护筒实现钢护筒回收再次周转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包括在每节管涵上下各预埋设置的小钢板,所述小钢板的一端通过锚筋与管涵内混凝土锚固连接。
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包括与上下两节管涵的小钢板对应无缝连接的上下法兰片和设置在上下法兰片之间的橡胶片,且法兰片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上下法兰片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固定连接装置连接上下两节管涵的技术手段,其使得相互之间的管涵紧密连接,受力均匀,稳定性更强,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不易坍塌。
作为优选,所述内护筒管涵沿管壁轴向设有四个孔道,其上下两孔道对称,左右两孔道对称,且四个孔道对角线相交分别形成一个120°和一个60°的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下两孔道对称,左右两孔道对称,且四个孔道的对角线分别形成一个120°和一个60°的角的技术手段,其可使内护筒管涵实现准确定位,且保证了施工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各于内护筒管涵中预留的孔道中贯穿设置有钢筋且与钢护筒稳固焊接,连接成一个整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钢筋与钢护筒稳固焊接,使得本发明受力稳定,不需要依附外部受力作用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29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