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72978.6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2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邹鹤民;楼敏;王凤喜;彭祝华;付笔耕;吴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E02D5/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涵 内护筒 钢护筒 组合护筒 软土地 水中 钢筋混凝土管 固定连接装置 主体结构施工 吊钩 弧形槽口 节约资源 紧密连接 空心结构 空心区域 上下两节 分节段 最外层 粘合 节管 孔道 里层 内层 施工 回收率 对称 贯通 分管 | ||
1.一种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 其特征包括钢护筒(1)、内护筒管涵(2);所述钢护筒(1)为空心结构,所述内护筒管涵(2)为钢筋混凝土管涵;所述钢护筒(1)为组合护筒结构的最外层,所述内护筒管涵(2)设置在所述钢护筒(1)空心区域内且作为组合护筒结构的内层,所述内护筒管涵(2)设置在钢护筒(1)里层但与钢护筒不粘合;
所述内护筒管涵(2)由多个分管涵分节段组成,并通过固定连接装置连接上下两节管涵,使各管涵紧密连接形成内护筒管涵(2),所述内护筒管涵(2)端部处设有对称的吊钩弧形槽口(22);所述内护筒管涵(2)设有多个贯通整节管涵的孔道(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包括在每节管涵上下各预埋设置的小钢板(23),所述小钢板(23)的一端通过锚筋(25)与管涵内混凝土锚固连接;所述各于内护筒管涵(2)中预留的孔道中贯穿设置有钢筋(3)且与钢护筒(1)稳固焊接,连接成一个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包括与上下两节管涵的小钢板(23)对应无缝连接的上下法兰片和设置在上下法兰片之间的橡胶片片,且法兰片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上下法兰片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护筒管涵(2)沿管壁轴向设有四个孔道(21),其上下两孔道(21)对称,左右两孔道(21)对称,且四个孔道对角线相交分别形成一个120°和一个60°的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筒管涵(2)端部的对称吊钩弧形槽口(22)为倒直角梯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1)筒体外部顶端设有翼板(4),所述翼板(4)上表面与钢护筒(1)上表面平齐,所述翼板(4)由片状钢板沿着筒体外部顶端边缘环绕而成圆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钢护筒(1)筒体外部顶端边缘处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4)上表面设有弧形提手(5)。
9.一种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工作: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涵,壁厚8~15cm,每节管涵长度根据施工设备或地质情况调整管节长度,在每节管涵内部打通多个孔道,且在管涵端部两侧对称位置切割一对吊钩弧形槽口;
(2)采用振动锤在钻孔桩的中心位置打下钢护筒至持力层顶部;
(3)采用施工钻机钻孔至持力层往下1-2m,移动钻机,安放钢筋,并将事先预制好的管涵分节段下放至钻孔底部,安装完成,将钢筋焊接,与钢护筒连接成整体;
(4)钻机就位,继续钻孔至设计标高;
(5)灌注设计标号的混凝土至满足设计标准的高度;
(6)砼强度达到规范标准后,拔出钢护筒,继续循环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地质水中桩组合护筒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注设计桩顶标高50~100cm;砼强度设计规范标准为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29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