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单碱基错配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72292.7 | 申请日: | 2018-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3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周翠松;杨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 水平 同时 区分 碱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核酸分子单碱基错配的识别领域,公开了一种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单个碱基错配的方法。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单个碱基错配的方法包括:结合纳米孔电化学技术确定非标记的共臂型改良分子信标;依据分子信标引起的单个目标分子穿孔行为的特征阻断时间,发展单分子策略同时区分完全互补和单碱基错配的序列。本发明结合纳米孔电化学技术,设计了一种非标记的共臂型改良分子信标,其在识别靶序列时表现出较高的信背比(~104),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以及较快的杂化速率。这种免标记的单分子策略实现了在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完全互补和单碱基错配的序列,本发明在快速检测、精准识别、以及早期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酸碱基错配的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单个碱基错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单个碱基突变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单个碱基错配的识别对于早期疾病诊断,药物遗传学和种群遗传学具有重要意义。测序是一种足以识别单个碱基错配的有力技术,但是需要时间成本(2~3周)、昂贵的仪器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近年来提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非常灵敏的单个碱基错配检测技术,但需要酶反应和对靶标进行放大,增加了实验复杂性及成本,这些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其他基于杂交的比色、荧光和电化学方法对单个碱基错配的响应都非常灵敏,但存在特异性相对较低、假阳性率相对较高、需要繁琐的标记程序和化学修饰等缺点。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操作复杂、耗时及需要贵重的仪器、假阳性高,特别是只有唯一的特征信号,无法实现同时区分。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完全互补和单碱基错配序列差异非常小,要实现在一次实验中同时区分单个碱基错配序列,就要求发展多个特征信号的检测策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单碱基错配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单个碱基错配的方法,所述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单个碱基错配的方法包括:结合纳米孔电化学技术确定非标记的共臂型改良分子信标,其茎部的“两臂”既参与发夹的形成又参与目标分子的杂化;依据分子信标引起的单个目标分子穿孔行为的特征阻断时间,发展单分子策略同时区分完全互补和单碱基错配的序列。
进一步,所述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单个碱基错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结合纳米孔电化学技术,确定非标记的共臂型改良分子信标:纳米孔电化学技术依据分析物穿过纳米孔的特征电流阻断信号而对分析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无需对探针或目标分子进行标记或化学修饰,且能发展多个特征信号的检测策略;设计茎部长度为3个碱基对的分子信标,其茎部的“两臂”既参与发夹的形成又参与目标分子的杂化,这种共臂型分子信标能提高分子信标与目标分子的杂化亲和性,从而提高其杂化信背比及杂化速率;在3'末端增加9个寡聚核苷酸链引导分子信标的穿孔并增加穿孔事件的频率;
步骤二,分子信标加入纳米孔cis端溶液中,记录单通道电流信号;电压驱动下分子信标穿过纳米孔,产生阻断时间极短(~1.5ms)的电流阻断信号;
步骤三,将完全互补和单碱基错配的序列同时加入含有共臂分子信标的溶液中混合杂化后加入纳米孔cis端溶液中,记录单通道电流信号;
步骤四,在电压驱动下穿过纳米孔时产生阻断时间相差约6倍的两种明显延长的电流阻断信号,其中,阻断时间较长的(~15s)对应于完全互补的双链体;阻断时间较短的(~2.5s)对应于含单碱基错配的双链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所述单分子水平同时区分单个碱基错配的方法得到的非标记的共臂型改良分子信标,所述非标记的共臂型改良分子信标在识别靶序列时信背比约为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722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