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及其工艺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7204.4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5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项燕龙;乔高攀;刘聪;林绍芝;姚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06 | 分类号: | B21C3/06;B21C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管 直槽 工艺模具 拉拔外模 内螺纹 游动芯头 拉拔孔 槽高 槽宽 定径 传统生产工艺 内螺纹铜管 生产效率 使用性能 退火工艺 工艺流程 变径孔 导向带 润滑带 铜制管 压纹带 螺纹 变径 插设 对管 压纹 生产成本 成型 配合 应用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及其工艺模具,属于铜制管件的技术领域。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的直槽螺纹的槽高的取值范围为0.05~0.1mm,槽宽的取值范围为0.2~0.5mm,同时生产该铜管的工艺模具包括拉拔外模和插设于拉拔外模的铜管拉拔孔内的游动芯头;本发明通过对管槽高和槽宽的设定,确保了当前结构的铜管使用性能较高,更能满足不同领域的使用需求,同时,设置的拉拔外模上的铜管拉拔孔分为变径孔和定径压纹孔,并配合包括定径压纹带、变径带、导向带以及润滑带的游动芯头的作用,消除了内螺纹铜管在传统生产工艺中的成型和退火工艺,有效缩短和简化了工艺流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利于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制管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及其工艺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提升,铜管被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对于一些特定行业来说(如热水器、船用管接件等),其所用的铜管性能要求更高,耐蚀性更好,导热性更强,且不容易泄漏,因此,对铜管使用性能的提升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
目前,铜管大类中包括了内螺纹铜管和蚊香盘铜管,这些铜管常被当作空调管,内螺纹铜管的生产工艺包括水平连铸→轧制→联拉→盘拉→退火→内螺纹成型→复绕等工序,虽然使用效果好,但是生产工艺复杂,且生产成本太高,不利于普及;而蚊香盘铜管的生产工艺流程较短,包括了水平连铸→轧制→联拉→盘拉等工艺,虽然生产工艺简单,但是使用效果却不及内螺纹铜管。因此,现有的铜管不足以同时满足生产工艺简单,使用性能好的优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及其工艺模具,以生产蚊香盘铜管的简单工艺流程实现对内螺纹铜管的生产,工艺流程短,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包括呈管状设置的铜管,铜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具有这样的特征,铜管的内壁上设置的内螺纹为直槽螺纹,且直槽螺纹的槽高的取值范围为0.05~0.1mm,槽宽的取值范围为0.2~0.5mm。
上述的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其中,铜管的外径的取值范围为
上述的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其中,铜管的壁厚的取值范围为0.50mm~1.4mm。
一种工艺模具,用于生产上述的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拉拔外模和游动芯头,拉拔外模上开设有铜管拉拔孔,游动芯头的一端插设于拉拔外模的铜管拉拔孔内,其中,
拉拔外模包括钢磨套和硬质合金模,钢磨套包裹于硬质合金模外部,硬质合金模上开设有铜管拉拔孔,且铜管拉拔孔分为变径孔和定径压纹孔,变径孔呈喇叭状设置,定径压纹孔呈圆柱通孔设置,且变径孔的小端与定径压纹孔连接,定径压纹孔的直径等于变径孔的小端的直径;
游动芯头包括定径压纹带、变径带、导向带以及润滑带,定径压纹带、导向带以及润滑带均呈圆柱型且同轴设置,变径带呈圆台型设置,定径压纹带的一端连接于变径带的小端,变径带的大端连接于导向带的一端,导向带的另一端连接于润滑带的一端,且润滑带背离导向带的一端设置有倒圆角,同时,定径压纹带插设于定径压纹孔内,变径带设置于变径孔内,导向带和润滑带设置于变径孔内或伸出变径孔外。
上述的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及其工艺模具,其中,变径孔倾斜的角度范围为13~16°。
上述的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及其工艺模具,其中,变径带倾斜的角度范围为11~15°。
上述的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及其工艺模具,定径压纹孔背离变径孔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倾斜的倒角。
上述的一种超密度内螺纹直槽铜管及其工艺模具,其中,定径压纹带的长度和拉拔力呈线性正比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田铜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7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材拉拔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箱拉丝机的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