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酵母菌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盐碱土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64032.5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1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葛利云;邓欢欢;李少君;马斌斌;钟铭晨;鲍根莲;彭路菊;马恒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酵母菌 联合 植物 修复 重金属 污染 盐碱 土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酵母菌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取得海洋酵母菌菌种;(2)将海洋酵母菌菌种进行发酵得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3)将无柄小叶榕种植于污染土壤中,再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添加至污染土壤中,与无柄小叶榕联合修复污染土壤。所述海洋酵母菌为海洋解脂耶罗维亚酵母菌。本发明避免了化学强化剂易残留、难降解、生物毒性等弊端,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增溶、增流效果,提高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利于植物吸收,对植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修复有强化效果,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酵母菌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盐碱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为和自然作用的影响下,土壤中重金属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越发普遍。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一般只能发生形态的转变和迁移,难以降解,同时在不同形态下引起的毒性不同,因而极易长期潜伏,产生生物放大作用,对植物和人类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因此,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阴离子(带负电荷)性对土壤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它能够吸附到土壤上与重金属离子结合,使其从土壤颗粒上分离出来进入土壤溶液中,结合到表面活性剂胶束中,促进土壤颗粒上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途径。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或植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其代谢过程中分泌出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它本身具有分散、增溶、润湿、渗透等特性,能够降低界面张力和表面张力。与合成表面活性剂相类似,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疏油亲水的极性基团,如单糖、聚糖、磷酸基等;另一部分是由疏水亲油的碳氢链组成的非极性基团,如饱和或非饱和的脂肪醇及脂肪酸等。疏水基一般为脂肪酰基链,极性亲水基则有多种形式,如中性脂的酯或醇官能团。利用其两亲的特殊性质,通过胶束的分配作用和改变界面张力显著增加疏水性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对污染土壤进行清洗处理,成为一种典型的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中,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或者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克服了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的众多缺点,特别是能够大幅缩短修复时间、提高修复效率,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环境友好性。但是现有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刚刚起步品种较少,修复效果也欠佳,使用方法也比较单一。如何开发出新品种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及使用方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海洋酵母菌制造生物表面活性剂,然后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植物修复、海洋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均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将二者有效结合,避免了化学强化剂易残留、难降解、生物毒性等弊端,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增溶、增流效果,提高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利于植物吸收,对植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修复有强化效果,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酵母菌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盐碱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取得海洋酵母菌菌种;
(2)将海洋酵母菌菌种进行发酵得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
(3)将无柄小叶榕种植于污染土壤中,再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添加至污染土壤中,与无柄小叶榕联合修复污染土壤。
优选所述海洋酵母菌为海洋解脂耶罗维亚酵母菌。
优选所述步骤(2)的发酵温度为28℃,摇床培养条件为150 rpm•min-1、72小时后得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4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