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生产专用喷漆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62279.3 | 申请日: | 201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0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倪维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13/04 | 分类号: | B05B13/04;B05B15/40;B05B16/20;B24B19/00;B24B41/00;B24B55/06;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杆 固定底座 装置壳体 转动盘 活动连接 间隙配合 汽车生产 辅助杆 固定柱 前表面 契合 控制选择装置 喷漆机器人 垂直安装 喷漆设备 嵌入装置 人本发明 上侧表面 智能调节 横梁杆 上表面 智能化 喷漆 壳体 吸附 打磨 过滤 油漆 | ||
1.一种汽车生产专用喷漆机器人,其结构包括:智能调节控制选择装置(1)、辅助杆(2)、横梁杆(3)、固定柱(4)、主动杆(5)、装置壳体(6)、转动盘(7)、固定底座(8),所述转动盘(7)位于固定底座(8)的上侧表面并且与固定底座(8)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主动杆(5)内嵌入装置壳体(6)的内部同时与装置壳体(6)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装置壳体(6)垂直安装与转动盘(7)的上表面并且与其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辅助杆(2)设于主动杆(5)的前表面两者契合连接,所述固定柱(4)契合于主动杆(5)的前表面并且与主动杆(5)活动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杆(3)通过位于其前表面的固定柱(4)内嵌入主动杆(5)的内部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智能调节控制选择装置(1)位于横梁杆(3)的前表面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智能调节控制选择装置(1)设有动力过滤装置(11)、活动加压装置(12)、旋转调节装置(13)、散热冷却装置(14)、活动调节装置(15)、支架打磨装置(16)、活动吸附装置(17);
所述旋转调节装置(13)位于设备内部的右侧表面并且与设备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吸附装置(17)固定安装在旋转调节装置(13)的左侧表面两者契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架打磨装置(16)位于活动吸附装置(17)的下方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加压装置(12)设于旋转调节装置(13)的上方两者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动力过滤装置(11)内嵌入活动加压装置(12)的右侧表面并且与活动加压装置(12)契合连接,所述散热冷却装置(14)位于旋转调节装置(13)的下方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专用喷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过滤装置(11)设有转动杆(111)、拨动座(112)、转动座(113)、压力缸(114)、顶动杆(115)、平衡架(116)、齿轮轴(117)、转动轮(118)、铰链架(119)、输出管(1110)、过滤滑架(1111),所述顶动杆(115)内嵌入压力缸(114)的内部并且与压力缸(114)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平衡架(116)采用间隙配合连接于转动座(113)的上表面同时与顶动杆(11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拨动座(112)设于平衡架(116)的前表面两者铰链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动杆(111)与拨动座(112)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齿轮轴(117)与转动杆(11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动轮(118)啮合与齿轮轴(117)的下表面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铰链架(119)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转动轮(118)的前表面,所述铰链架(119)的前表面设有过滤滑架(1111)两者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过滤滑架(1111)内嵌入输出管(1110)的内部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所述输出管(1110)与活动加压装置(12)活动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生产专用喷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加压装置(12)设有接合管(121)、活动杆(122)、安装舱(123)、壳架(124)、加压柱(125)、输入管(126)、顶动杆(127)、油压舱(128)、配合轮(129),所述配合轮(129)活动安装在油压舱(128)的内侧表面同时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顶动杆(127)配合连接在配合轮(129)的上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油压舱(128)与壳架(124)上下平行同时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杆(122)内嵌入壳架(124)的内部并且与壳架(124)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加压柱(125)设于顶动杆(127)的上表面两者通过焊接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接合管(121)垂直嵌入壳架(124)的内侧表面,所述输入管(126)设于壳架(124)左侧表面的下端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合管(121)与输出管(1110)配合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227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