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转向驱动轮的悬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61239.7 | 申请日: | 2018-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9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嘉久;足立聪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B60G15/00;B60G15/06;B60G7/00;B60K7/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苏卉;高培培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驱动轮 弹性衬套 悬架装置 车轮架 上下方向延伸 弹性主轴 接地区域 轮毂电机 枢轴支撑 装置决定 驱动轮 悬架臂 车体 驱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转向驱动轮的悬架装置,非转向驱动轮的悬架装置(10)将驱动非转向驱动轮(12L、12R)的轮毂电机(17L、17R)内置于车轮架(16L、16R),并且包括在一端枢轴支撑于车体(24)且在另一端经由弹性衬套装置(56f、56r及56u)而连接于车轮架的悬架臂(22L、22R),弹性衬套装置至少存在有两个,由至少两个弹性衬套装置决定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主轴(68R)通过驱动轮的接地区域(7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架装置,更加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内置轮毂电机的非转向驱动轮的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备内置轮毂电机的车轮的电动汽车这样的车辆中,轮毂电机收容在壳体内并与壳体共同形成轮毂电机单元。轮毂电机单元的主要部分与将车轮支撑为能够旋转的支撑部件一起配置于车轮的车轮部件的径向内侧。与未内置有轮毂电机的车轮的悬架装置相同地,将内置轮毂电机的车轮从车体进行悬挂的悬架装置包含悬架臂,该悬架臂以使车轮能够相对于车体上下移动的方式在一端枢轴支撑于车体,在另一端连接于轮毂电机单元。
在内置轮毂电机的车轮中,除了路面输入引起的车轮的振动以外,还会产生轮毂电机的旋转引起的振动。因此,为了尽可能地阻止车轮的振动向车体传递,在悬架臂的一端与轮毂电机单元之间夹装有橡胶减振器、橡胶衬套装置这样的具有振动隔断功能的弹性防振部件。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悬架装置:沿着横切悬架臂的方向延伸的臂部件的中央部由悬架臂的一端支撑,在臂部件的两端与轮毂电机单元之间夹装有橡胶安装件。另外,悬架臂的外端经由橡胶衬套装置而与轮毂电机单元连接的悬架装置也广为人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260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悬架装置那样,在弹性防振部件夹装于悬架臂的外端与轮毂电机单元之间的悬架装置中,由弹性防振部件决定弹性主轴。因在车辆加减速时及输入有来自路面的外扰时作用于车轮的前后力而使得车轮绕弹性主轴旋转,因在车辆转弯时作用于车轮的横向力而使得车轮绕弹性主轴旋转。因此,即使车轮为非转向驱动轮,也会产生车轮的转向变化,因此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因弹性主轴的位置而降低。另外,由弹性防振部件决定的“弹性主轴”为通过负载相对于车轮的作用方向与基于弹性防振部件的弹性变形的车轮的位移的方向一致且不产生车轮的转向变化的位置的假想的线。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悬架装置那样的以往的内置轮毂电机的车轮的悬架装置中,并未考虑由弹性防振部件决定的弹性主轴的位置及绕弹性主轴的车轮的转向变化。尤其是由于非转向轮中的绕弹性主轴的转向变化无法通过基于驾驶员的保持转向或者转向来防止,因此上述转向变化的问题在非转向轮中较为重要,此外在车轮的制动驱动力发生变化的非转向驱动轮中较为重要。由此,绕弹性主轴的车轮的转向变化的问题在内置轮毂电机的非转向驱动轮中存在较大的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以使在内置轮毂电机的非转向驱动轮作用有前后力、来自路面的外扰及横向力时所产生的转向变化比以往小的方式进行改进的、内置轮毂电机的非转向驱动轮的悬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及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转向驱动轮(12L、12R)的悬架装置(10),非转向驱动轮(12L、12R)被内置于车轮架(16L、16R)的轮毂电机(17L、17R)驱动而旋转,悬架装置(10)包括在一端被枢轴支撑于车体(24)且在另一端侧被连接于车轮架(16L、16R)的至少一个悬架臂(22L、22R)。
至少一个悬架臂(22L、22R)经由弹性衬套装置(56f、56r及56u)而连接于车轮架(16L、16R),弹性衬套装置至少存在两个,由至少两个弹性衬套装置决定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弹性主轴(68R)通过驱动轮的接地区域(7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612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陆空两用飞行器
- 下一篇:非转向驱动轮的悬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