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7730.2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8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童楚婕;栾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胡萌 |
地址: | 10081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行金融 用户特征 受众 矩阵 金融产品 计算机领域 关联 个人业务 经验判断 受众群体 挖掘 银行业务 构建 权重 销售 参考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及装置,涉及计算机领域,能够获取每个用户特征与银行金融产品的关联程度,为银行金融产品的销售提供参考,降低银行业务人员根据个人业务经验判断不同金融产品的受众群体的成本,提高金融产品的销售效率。该方法包括:获取与银行金融产品相关的用户特征,根据与银行金融产品相关的用户特征构建银行金融产品对应的受众矩阵,根据受众矩阵的各个元素,确定可表示用户特征与所述银行金融产品的关联程度的每个用户特征对应的权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阶段,银行的很多客户不了解银行的金融产品,而且银行也并不清楚不同的金融产品会被什么样的客户群体热衷,银行的业务人员在向银行客户推销金融产品时,一般是依据自身的业务知识和经验。这种方法对业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经验要求较高,人力成本较高,实施周期较长,无法批量对金融产品的受众信息进行分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及装置,降低了银行业务人员根据个人业务经验判断不同金融产品的受众群体的成本,提高了金融产品的销售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与银行金融产品相关的用户特征;用户特征包括以下至少两项:年龄、性别、历史贷款记录、工资、家庭成员信息;根据与银行金融产品相关的用户特征构建银行金融产品对应的受众矩阵,受众矩阵的元素表示用户的用户特征;同一行元素所表示的用户特征属于同一用户;同一列元素表示同一用户特征;根据受众矩阵的各个元素确定每个用户特征对应的权重,权重表示用户特征与银行金融产品的关联程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处理模块和确定模块。其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银行金融产品相关的用户特征;用户特征包括以下至少两项:年龄、性别、历史贷款记录、工资、家庭成员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与银行金融产品相关的用户特征构建银行金融产品对应的受众矩阵,受众矩阵的元素表示用户的用户特征;同一行元素所表示的用户特征属于同一用户;同一列元素表示同一用户特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受众矩阵的各个元素确定每个用户特征对应的权重,权重表示用户特征与银行金融产品的关联程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装置及系统,首先获取与银行金融产品相关的用户特征,根据与银行金融产品相关的用户特征构建银行金融产品对应的受众矩阵,根据受众矩阵的各个元素,确定可表示用户特征与银行金融产品的关联程度的每个用户特征对应的权重。获得每种银行金融产品的每个用户特征对应的权重之后,权重信息可为银行金融产品的销售提供参考,例如,权重最大的用户特征表示该用户特征与银行金融产品v的关联程度最大,银行业务人员在向银行客户推销银行金融产品时,可优先根据客户的权重最大的用户特征向其推销。降低银行业务人员根据个人业务经验判断不同金融产品的受众群体的成本,提高金融产品的销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银行金融产品的受众模型挖掘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7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