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淬火敏感性的Al-Mg-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55459.9 | 申请日: | 201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0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林;邹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申阳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C22C21/02;C22C21/00;C22C1/03;C22C1/06;C22F1/043;C22F1/047;C22F1/05;C22F1/04 |
| 代理公司: | 32280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洋 |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导***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合金 低淬火敏感性 铝合金 淬火敏感性 合金型材 力学性能 汽车防撞 稀土元素 杂质元素 小风量 淬火 减小 变形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淬火敏感性的Al‑Mg‑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铝合金中各元素质量百分含量如下:Si 0.9‑1.5%,Mg 0.7‑1.5%,Cu 0.2‑0.8%,Mn 0.40‑1.0%,Cr 0.15‑0.75%,Ti 0.05‑0.35,Sr 0.02‑0.10%,稀土元素:0.05‑0.50%,余量为Al和杂质,杂质中:Fe≤0.5%;其它杂质元素总含量≤1.0%。使合金既保持了较高的力学性能,有具有较低的淬火敏感性,可以在线小风量淬火,减小变形。合金型材适合制备汽车防撞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淬火敏感性的Al-Mg-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汽车轻量化的需求更加迫切。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的材质由钢转变为铝。铝合金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
汽车防撞梁是用来保护车身及乘员的安全,防止汽车发生碰撞时对其它重要零部件损害,所以要保证它安全可靠。要求它的材质必须具有足够的高强,而且要有良好的吸能(吸收碰撞能)性能,在碰撞过程中,能够有效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6000系铝合金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轻质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中等,热电导率高,耐腐蚀能力强等诸多优异的物理特性和力学性能。如今已广泛地用于车身结构件。6000系铝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完全满足制造汽车防撞梁的要求。而且,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吸能性能和较低的比重,能够满足吸能性能的要求和轻量化的要求。所以,铝合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汽车防撞梁材质
汽车防撞梁的力学性能要求为:抗拉强度达到270MPa;屈服强度达到;245MPa,延伸率7%。型材的尺寸精度方面,要求扭拧度小于2mm/2m长。从力学性能要求来看,在快速淬火条件下,6061和6082合金在T6状态下都能满足力学性能要求。但是,由于快速淬火导致变形,型材的扭拧度严重超标。为了防止型材在淬火过程中变形导致扭拧都超标,必须要降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比如,在线淬火,小风量风冷。但是,6061和6082合金的淬火敏感性较大,在缓慢冷却淬火条件下,合金力学性能往往达不到要求。所以降低型材的淬火敏感性,使合金在小风量风冷条件下在线淬火也能达到力学性能要求,是生产汽车防撞梁用型材的关键。提高合金的Si含量,可以降低合金的淬火敏感性。但是,随着S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脆性和缺口敏感性也显著增加,挤压性能也变差。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增加Si导致β-Al5FeSi相增加,这个相呈条块状,严重损害合金的力学性能。
Sr通常作为铸造Al-Si合金的变质剂,细化共晶Si组织。但在变形铝合金中,Sr的应用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淬火敏感性的Al-Mg-S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淬火敏感性的Al-Mg-Si合金,该铝合金中各元素质量百分含量如下:
Si 0.9-1.5%
Mg 0.7-1.5%
Cu 0.2-0.8%
Mn 0.40-1.0%
Cr 0.15-0.75%
Ti 0.0-0.35%
Sr 0.02-0.10%
稀土元素:0 .05-0.50%
余量为Al和杂质,
所述杂质中:Fe≤0.5%;其它杂质元素总含量≤1.0 %。
具体地,上述稀土元素为La和/或C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申阳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申阳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54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