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银杏茎腐病的促生制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452044.6 | 申请日: | 2018-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4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辉;何福林;张斌;刘小文;张祖姣;赵子豪;蒲兴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N63/27 | 分类号: | A01N63/27;A01N63/22;A01P3/00;A01P21/0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 地址: | 425199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银杏 茎腐病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银杏茎腐病的促生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1.5‑3.5份、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5.6‑7.8份、荧光假单胞菌4.3‑6.5份及蒸馏水15.0‑20.0份。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预防银杏茎腐病的促生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本发明的促生制剂,不是单纯的对银杏茎腐病进行预防,而是用本发明的促生制剂对银杏茎腐病进行预防,使发病率从40‑70%降低到10%以下,极大地提高了银杏苗木的成活率,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预防银杏茎腐病的促生制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预防银杏茎腐病的促生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银杏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大茎点属的炭腐病菌。此菌喜高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2℃;而对酸碱度要求不严,在pH4~9之间均能很好生长。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变褐,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稍向下垂,但不脱落。感病部位迅速向上扩展,以至全株枯死。病苗基部皮层出现皱缩,皮内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色灰白,并夹有许多细小黑色的菌核。此病病菌也能侵入幼苗木质部,因而褐色中空的髓部有时也见小菌核产生。此后病菌逐渐扩展至根,使根皮皮层腐烂。如用手拔病苗,只能拔出木质部,根部皮层则留于土壤之中。银杏扦插苗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茎腐病也能发生,可使插穗表皮呈筒状套在木质部上,韧皮部薄摆组织则全部发黑腐烂。
茎腐病菌通常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属于弱寄生真菌。在适宜条件下自苗木伤口处侵入。因此,病害发生与寄主和立地环境条件有关。苗木受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表温度过高,苗木基部受高温灼伤后造成病菌侵入。苗木木质化程度越低此病的发病率越高。在苗床低洼积水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银杏扦插苗,在6~8月份当苗床高温达30℃以上时,插后10~l5d即开始发病,严重时大面积接穗发黑死亡。
根据银杏茎腐病发病的原因,现今应以预防为主。A.提早播种争取土壤解冻时即行播种,此项措施有利于苗木早期木质化,增强对土表高温的抵御能力。B.合理密播密播有利于发挥苗木的群体效应,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力。试验证明,苗木密度愈小发病率愈高,密度愈大发病事愈低。实践还证明,过去每亩播种25~40kg种子,如改为每亩80~l00kg种子的播种量之后,不仅发病率降低,而且单位产苗量增加,既节约了土地又减少了发病。C.防治地下害虫苗木受地下害虫的危害之后;极易为茎腐病菌所感染,因此,播种前后一定要时刻注意消灭地下害虫。D.防止苗木的机械损伤当年生播种苗或一年生移植苗在松土除草或起苗栽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损伤苗木的根茎,否则极易引起茎腐病的发生。E.遮荫降温为防止太阳辐射地温增高,育苗地应采取搭荫棚、行间覆草、种植玉米,插枝遮阳等措施以降低对幼苗的危害。F.灌水喷水在高温季节应及时灌水喷水以降低地表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喷溉,更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试验证明,拮抗性放线菌能有效的抑制该病病菌的蔓延扩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预防银杏茎腐病的促生制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现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防银杏茎腐病的促生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1.5-3.5份、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5.6-7.8份、荧光假单胞菌4.3-6.5份及蒸馏水15.0-20.0份。
进一步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2.5份、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6.6份、荧光假单胞菌5.4份及蒸馏水18份。
进一步的,所述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的培养方法为:在KB培养基上划线接种,非厌氧环境下,28℃下培养24h后菌落直径达2mm,菌落圆形微隆起,微黄色,边缘光滑,表面较湿润,易挑起,培养48h后菌体产生橘红色色素,覆盖在菌落表面,同时菌落周围产生橘黄色色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学院,未经湖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2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