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0231.0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4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肖秀娣;徐刚;程浩亮;郇昌梦;陆源;詹勇军;蒲泽伟;万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33/04;C09D167/08;C09D167/00;C09D161/20;C09D183/04;C09D5/26;C09D5/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蒋欢妹;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节能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将热致变色浆料和钨青铜吸热浆料混合制成复合浆料,然后加入高分子成膜剂,涂覆于基材上制成智能节能复合膜,利用钨青铜的红外吸收特性提高热致变色材料的热敏性,提高热响应速度,缩短相变响应时间,同时结合热致变色材料的紫外阻隔特性,提高钨青铜的耐候性,得到一种高效率、高稳定性智能节能的复合膜,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玻璃、汽车玻璃等,可使室内或车内在一年四季都能达到舒适的温度范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空调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使得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通过玻璃门窗产生的能耗往往会占到整个外围护结构总能耗的50%以上。智能节能薄膜是应用于窗玻璃上,通过感知周围环境条件(电、光、热等)的变化,智能调节太阳光的透过、反射或吸收,在一年四季中充分利用或控制太阳光的热辐射量,来降低室内空调负荷,进而达到智能节能的目的。其中,热致变色材料由于可以感知周围温度发生相变来调节太阳光入室量,无需人为调控,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而备受关注。然而,热致变色材料的相变温度高,热响应迟缓等缺点,大大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中国专利CN102120615A公开了一种热致变色二氧化钒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图12可以看出升温过程相变温度高达72℃,极大的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中国专利CN102295312B、CN104030356B和CN104030355B通过掺杂W等元素可以降低二氧化钒的相变温度,但同时降低了二氧化钒的结晶性和相变潜热,抑制了其太阳光调节性能,导致其节能效率大大降低。
钨青铜(MxWO3)化合物是一种对近红外波段具有极佳吸收能力的材料,同时其薄膜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因此可以将其制成透明隔热薄膜应用于节能窗膜上。XianzheZeng等人(J.Mater.Chem.C,2015)研究表明钨青铜树脂复合膜的耐紫外性能差,极大影响了其使用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热致变色材料相变温度高、热响应差的问题,同时解决钨青铜材料的紫外老化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将热致变色浆料和钨青铜吸热浆料混合制成复合浆料,然后加入高分子成膜剂,涂覆于基材上制成智能节能复合膜,利用钨青铜的红外吸收特性提高热致变色材料的热敏性,提高热响应速度,缩短相变响应时间,同时结合热致变色材料的紫外阻隔特性,提高钨青铜的耐候性,得到一种高效率、高稳定性智能节能的复合膜,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玻璃、汽车玻璃等,可使室内或车内在一年四季都能达到舒适的温度范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致变色材料与溶剂、分散剂混合搅拌制成热致变色浆料;所述的热致变色材料选自VO2、掺杂VO2、Ag2HgI4、Cu2HgI4、热致液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掺杂VO2中的掺杂剂选自钨、钼、氟、镁、铌、钽、金、银、铬、锆、磷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掺杂剂的含量为VO2摩尔含量的0-5%;
b)将钨青铜材料与溶剂、分散剂混合搅拌,制成吸热浆料;所述钨青铜材料为MxWO3,其中,M选自NH4+,Cs+,K+,Na+或Li+中的任一种;x的取值范围为0.01~0.8;
c)将步骤a)得到的热致变色浆料和步骤b)得到的吸热浆料采用高速搅拌的方式充分混合制成复合浆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0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