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0231.0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4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肖秀娣;徐刚;程浩亮;郇昌梦;陆源;詹勇军;蒲泽伟;万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33/04;C09D167/08;C09D167/00;C09D161/20;C09D183/04;C09D5/26;C09D5/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蒋欢妹;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节能 复合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热致变色材料与溶剂、分散剂混合搅拌制成热致变色浆料;所述的热致变色材料选自VO2、掺杂VO2、Ag2HgI4、Cu2HgI4、热致液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掺杂VO2中的掺杂剂选自钨、钼、氟、镁、铌、钽、金、银、铬、锆、磷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掺杂剂的含量为VO2摩尔含量的1-5%;
b)将钨青铜材料与溶剂、分散剂混合搅拌,制成吸热浆料;所述钨青铜材料为MxWO3,其中,M选自NH4+,Cs+,K+,Na+或Li+中的任一种;x的取值范围为0.01~0.8;
c)将步骤a)得到的热致变色浆料和步骤b)得到的吸热浆料采用高速搅拌的方式充分混合制成复合浆料;
d)将步骤c)得到的复合浆料与高分子成膜剂搅拌混合制成具有智能节能性能的高分子成膜液;然后采用化学涂膜的方式将得到的高分子成膜液涂覆于基材上,得到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智能节能复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热致变色材料在溶剂中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5~30%;所述分散剂与热致变色材料的质量比为0.1~6: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钨青铜材料在溶剂中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5~30%;所述分散剂与钨青铜材料的质量比为0.1~6: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b)中所述溶剂选自水、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戊烷,己烷,辛烷,苯,甲苯,二甲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丙酮,甲基丁酮,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腈,吡啶,二氯甲烷,氯苯,二氯苯,乙醚、石油醚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b)中所述分散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六偏磷酸钠、聚乙酰亚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热致变色浆料和吸热浆料的质量比为0.05~50: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高分子成膜剂选自聚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氨基树脂、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以及它们的水性分散液或乳液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成膜剂和步骤c)得到的复合浆料质量比为0.5~6: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涂膜方式是旋涂、辊涂、提拉、淋涂、刮涂或者喷涂,涂覆的基材是玻璃或者PET、PMMA、PC、PP、PE、PVA、PVC。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智能节能复合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建筑玻璃或汽车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西藏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02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