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车厢置换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50038.7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3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任宸;曹世杰;冯壮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1/64;F24F11/72;F24F110/10;F24F110/20;F24F110/7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地址: | 21513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管 送风盒 弧形导向板 分隔组件 第一端 置换通风装置 地铁车厢 送风单元 外界空气 风机 连通 敞口式结构 敞口式 均匀性 舒适性 泵入 分隔 内壁 腔体 送风 游离 开口 体内 乘客 延伸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厢置换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座椅底部的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具有一腔体且呈敞口式结构的送风盒、设置在所述送风盒一侧壁上的送风管、设置在所述送风管一侧端部的风机,所述送风管第一端连通所述腔体、另一端游离连通外界空气,所述风机通过所述送风管将外界空气泵入所述腔体内,所述送风盒的敞口式开口上设置有用于分隔并透过空气的分隔组件,所述送风盒内壁上设置两块弧形导向板,两块所述弧形导向板的第一端分别对接所述送风管、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分隔组件上,所述弧形导向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相对所述分隔组件垂直延伸。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能够较好地保证送风的均匀性,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置换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车厢置换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置换通风主要是以挤压的原理进行工作,目前我国地铁车厢的空调送风系统主要采用混合通风方式(车厢上部送风、上部回风;以下统称上送上回),然而在该通风方式下,车厢内的气流组织分布并不合理,导致车厢内的温度等参数分布不均匀,不能满足乘客对热舒适性的要求。
上送上回方式主要根据稀释的原理进行工作,该种通风方式,送风口被安装在吊顶上或侧墙上,然后以较高的风速把气流送入室内,由于强烈的诱导作用,室内空气会被诱导进入送风气流中,而随着送风气流的扩散,风速和温差等数值会逐渐衰减,最后回风和兴奋混合后经过过滤处理再次送入室内,如此循环。上述的通风方式均匀送风难以实现,且车厢内的温度等参数分布不均匀,乘客舒适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车厢置换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其能够较好地保证送风的均匀性,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车厢置换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座椅底部的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具有一腔体且呈敞口式结构的送风盒、设置在所述送风盒一侧壁上的送风管、设置在所述送风管靠近所述送风盒一侧端部的风机,所述送风管第一端连通所述腔体、另一端游离连通外界空气,所述风机通过所述送风管将外界空气泵入所述腔体内,所述送风盒的敞口式开口上设置有用于分隔并透过空气的分隔组件,所述送风盒内壁上设置两块弧形导向板,两块所述弧形导向板的第一端分别对接所述送风管、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分隔组件上,所述弧形导向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相对所述分隔组件垂直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管呈L型状,所述送风管的管口呈矩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蛋格式百叶。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顶部设置有回风单元,所述回风单元包括多根通风管道、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的进口端的过滤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覆盖所述通风管道进风口的过滤网机构、离子发生器和集成盘,所述集成盘贴覆在所述通风管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机构呈凹凸式蜂巢状,包括活性碳网和加强网。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盘包括两块平行设置以产生均匀电场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盘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控制空气温度的温度控制器。
一种控制方法,包括包括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的监控单元,步骤如下,
步骤A:所述监控单元实时监控车厢内的CO2浓度数值,并反馈至控制单元与CO2浓度预设值进行比较,若超过CO2浓度预设值,所述控制单元信号传送至所述风机,增加送风速度;
步骤B:所述监控单元实时监控车厢内的温度数值,并反馈至控制单元与温度预设值进行比较,若超过温度预设值,所述控制单元信号传送至所述温度控制器,减小送风温度;若低于温度预设值,所述控制单元信号传送至所述温度控制器,减小送风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50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