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9776.1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2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茗香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A23F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3502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加工 工艺 | ||
1.一种红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采摘,采摘叶片大小均匀的茶鲜叶;
步骤二:萎调,采用室内自然萎调,用木头柱子将若干萎凋匾分隔成8-12层,萎凋匾长2-5m,宽0.8-1.0m,每层间距15-20cm,底层离地18-20cm,顶层距天花板50-60cm,将采摘好的茶鲜叶摊平在若干萎调匾上,每2㎡进行萎调作业;
步骤三:揉捻,萎调完成后将萎调好的茶叶倒至揉捻装置上进行揉捻,揉捻装置包括气缸和由气缸控制上下往复移动的按压柱(1),按压柱(1)下方设有揉捻机构,揉捻机构包括设在按压柱(1)下方的揉捻柱(2)和设在揉捻柱(2)周向机架上的若干揉捻板(3),揉捻板(3)转动连接机架,按压柱(1)下压时可压动揉捻板(3)转动,揉捻板(3)转动可压动揉捻柱(2),揉捻柱(2)滑动连接在揉捻座(4)上且与揉捻座(4)之间设置弹簧(5); 揉捻柱(2)与揉捻板(3)的接触面为弧面,揉捻板(3)与揉捻柱(2)的接触面也为弧面,揉捻柱(2)与送茶筒(7)之间铰接有可伸缩送茶板(6),可伸缩送茶板(6)连接揉捻柱(2)的一端高于连接送茶筒(7)的一端,揉捻板(3)的数量与可伸缩送茶板(6)、送茶筒(7)的数量一致,可伸缩送茶板(6)与揉捻板(3)位置相对应,设在揉捻板(3)正下方,可伸缩送茶板(6)下方的揉捻柱(2)上固接有齿条(8),齿条(8)啮合设在机架上的齿轮(9),齿轮(9)另一端啮合设在滑杆(10)上的凸齿,滑杆(10)顶部连接推茶板(11),推茶板(11)滑动连接送茶筒(7)中,送茶筒(7)上端设有朝向揉捻板(3)的茶道(12);
按压柱(1)上下往复移动驱动揉捻板(3)与揉捻柱(2)配合对萎调后的茶叶进行揉捻,同时随着揉捻板(3)的转动将揉捻过的茶叶通过可伸缩送茶板(6)落入到送茶筒(7)内,然后随着揉捻柱(2)的上下往复移动来将茶叶从出茶口送入茶道(12)然后再次落入到揉捻板(3)与揉捻柱(2)之间进行再次揉捻,直到揉捻完成;
步骤四: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发酵室温度调节到24-26℃、湿度95%-100%,发酵时间2-3h,每隔0.5h翻拌一次,直到叶色变红即可;
步骤五:干燥,需要经过初烘、摊凉、足火三个步骤后即完成烘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初烘:风温110-120℃ ,摊叶厚度1.5-2.0cm;摊凉:摊叶厚度3-5cm,时间0.8-1h;足火:风温80-100℃,摊叶厚度2.0-2.5cm;足火后茶叶含水量为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萎调后的鲜叶减重率在39%-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萎调室温度控制在20-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发酵叶摊放厚度4-6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茗香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茗香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97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质量优良的便于定量控制的茶叶摇青装置
- 下一篇:绿茶杀青理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