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导金樱子叶片直接产生不定芽及植株再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38916.3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9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泉;咸宏康;刘金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导 金樱子 叶片 直接 产生 不定 植株 再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金樱子叶片直接产生不定芽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包括:切取金樱子无菌苗的带小柄单叶片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8‑10天,暗培养后的叶片转移到光照时间16h/d、温度为25±2℃条件下培养25‑40天,叶柄处产生不定芽;切割分离不定芽,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生长20‑30天左右获得大量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割分离成单芽体,转移到壮苗培养基中壮苗25‑40天,芽苗可以生长成株高3‑5cm的幼苗,然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20‑30天后生根率达95%以上;将生根的幼苗转移到盆栽基质培养,得到完整金樱子成年植株。本发明方法简便易行、诱导周期短、再生植株健壮并且生产迅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由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分化和植株再生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诱导金樱子叶片直接产生不定芽及植株再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是蔷薇科蔷薇属药食两用植物,其根、茎、花、果均可入药,多处于半野生状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更多科研人员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培养金樱子,然而利用金樱子离体叶片获得再生植株存在较大困难,国内主要是利用腋芽和茎尖进行快繁[1-2],但是通过金樱子离体叶片获得完整株系尚未见报道。
参考文献:
[1]、廖莉莉,蓝祖栽,凌征柱.金樱子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6):22-24.
[2]、朱晓仙,胡海涛,杨玲.金樱子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江西林业科技,2011(4):31-3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由金樱子叶片直接诱导再生不定芽,进而再生植株的方法。该种方法简便易行、诱导周期短、再生植株健壮并且生产迅速,为金樱子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诱导金樱子叶片直接产生不定芽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不定芽诱导:剪取金樱子组培苗的复叶,再切割成带小叶柄的单个叶片,考虑到叶片正面包含叶绿体较多,正面对着光源能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背面含有气孔能更好吸收培养基养分,将带柄的单个叶片背面朝下直接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基进行暗培养,暗培养8-10天,既能获得不定芽又使褐化率保持在较低程度;将暗培养后的叶片转移到正常光周期条件下继续培养25-40天,部分叶柄处的膨大并长出淡绿色的芽点,随后芽点萌发,抽枝展叶,产生不定芽;
步骤(2)、不定芽增殖:切割分离叶柄处产生的不定芽,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生长20-30天产生大量丛生芽,增殖系数在3.5左右;
步骤(3)、壮苗培养:将丛生芽切割分离成单芽体,转移到壮苗培养基中,壮苗培养25-40天,芽苗生长成3-5cm高的幼苗;
步骤(4)、将幼苗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培养20-30天后生根率达95%以上,生根的幼苗即有了更强的生存和环境适应能力;
步骤(5)、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株高不低于5cm的幼苗,洗净根部粘带的培养基,迅速移到盆栽基质中,室内培养1个月,再转移至自然光照下培养培养2-5个月,得到完整金樱子成年植株。移栽前一般不需要开盖炼苗,只要前期保证充足的水分,移栽成活率可达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89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