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驱动支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37546.1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4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利;代丽莉;黄羽;王国平;牟世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7/00 | 分类号: | B60B17/00;A63G21/14;A63G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董永辉;管士涛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套筒 驱动电机 轴承外套 芯轴 过渡连接套 轴承 轮胎驱动 支撑装置 过渡轴 驱动轮 驱动电机输出轴 输出轴同轴 机构连接 外侧延伸 正常传输 中空套筒 地连接 键连接 轮辐 同轴 外壁 轴向 轮胎 传输 传递 | ||
一种轮胎驱动支撑装置,驱动电机与驱动轮之间采用过渡轴机构连接,过渡轴机构包括固定套筒、芯轴、轴承外套、过渡连接套,芯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地连接,固定套筒为中空套筒,同轴地套设在芯轴外侧,固定套筒一端固定在驱动电机的外壳上,固定套筒与芯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轴承外套套设在固定套筒的外侧,轴承外套和固定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轴承外套外壁沿径向向外侧延伸至与驱动轮的轮辐固定连接,轴承外套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还设置有过渡连接套,过渡连接套采用键连接安装在芯轴上,且沿轴向与轴承外套连接。本发明在正常传输扭矩的情况下,使得轮胎所受压力不会传递给驱动电机输出轴,而是传输给驱动电机外壳,提高驱动电机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轮胎驱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人类社会,交通越来越发达,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都离不开轮胎。轮胎是由传动轴驱动转动的,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毂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轮胎所受的作用力自然会传递到传动轴上,这必然造成传动轴载荷过大。尤其是在游乐场所的过山车,经常会完成俯冲等刺激性动作,传动轴承受的载荷更大,并有可能造成传动轴过早失效。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减少传动轴负荷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驱动支撑装置,驱动电机与驱动轮之间采用过渡轴机构连接,所述过渡轴机构包括固定套筒、芯轴、轴承外套、过渡连接套,芯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地连接,固定套筒为中空套筒,同轴地套设在芯轴的外侧,固定套筒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电机的外壳上,在固定套筒与芯轴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第一轴承,轴承外套套设在固定套筒的外侧,在轴承外套和固定套筒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轴承外套的外壁沿径向向外侧延伸至与驱动轮的轮辐固定连接,在轴承外套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还设置有过渡连接套,所述过渡连接套采用键连接安装在芯轴上,且沿轴向与轴承外套连接。
优选地,在芯轴上沿径向外侧设置有环形凸台,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安装在环形凸台的两端,并且,在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壁上,在靠向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三环形内台阶,从而限制靠向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一轴承的轴向位移,并且,在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则设置有压圈,压圈向第一轴承延伸出第一压环,第一压环抵靠在第一轴承的外圈端面上,从而限制远离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一轴承的轴向窜动。
优选地,在固定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外台阶和第二环形外台阶,对应地,在轴承外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内台阶和第二环形内台阶,其中,靠向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二轴承由第一环形外台阶和第一环形内台阶来限制轴向窜动,并且,所述压圈向第二轴承延伸出第二压环,远离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二轴承由第二环形外台阶、第二环形内台阶和第二压环来限制轴向窜动。
优选地,驱动电机采用变频电机。
优选地,轮胎采用实心橡胶轮胎。
优选地,固定套筒靠向驱动电机的一端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环形台肩,该环形台肩通过螺栓与驱动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为圆锥滚子轴承。
优选地,过渡连接套沿轴向与轴承外套的端部采用端面键连接的形式。
本发明的轮胎驱动支撑装置采用过渡轴装配方式连接驱动电机输出轴与轮胎,在能够正常传输扭矩的情况下,使得轮胎所受压力不会传递给驱动电机输出轴,而是传输给驱动电机外壳,从而提高驱动电机寿命。尤其应用在过山车上,具有更好的驱动电机输出轴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下面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375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