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电化学传感原件及其制备方法和传感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425215.6 | 申请日: | 2018-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3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胡知之;张志强;陈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327;G01N27/48 |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乔丽艳 |
| 地址: | 11405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电化学 传感器 传感 制备 导电性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领域 金属离子化合物 金属纳米材料 导电性物质 导电能力 使用寿命 有机染料 灵敏度 碳材料 质量比 掺杂 响应 | ||
1.一种聚酰亚胺电化学传感原件,其特征在于,由聚酰亚胺和导电性材料混合而成;
所述聚酰亚胺和导电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0.1~5;
所述导电性材料为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金属离子化合物和有机染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电化学传感原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是以二酐或四酸和二胺为基本原料合成的聚酰亚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电化学传感原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为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金属纳米材料为纳米铜、纳米银、纳米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金属离子化合物为硝酸镍、硫酸铜、硝酸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有机染料为吖啶橙、亚甲基蓝、甲苯胺蓝、硫堇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电化学传感原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酰亚胺与导电性材料分别加入溶剂中配制成相应的溶液或混合物,然后将两者混合均匀,干燥后既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聚酰亚胺电化学传感原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亚胺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00~1∶10,所述导电性材料与溶剂的质液比为0.5mg/mL~60mg/mL。
6.一种聚酰亚胺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由玻碳电极,位于玻碳电极一端表面的权利要求1所述聚酰亚胺电化学传感原件和位于玻碳电极另一端的电线组成。
7.权利要求6所述聚酰亚胺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酰亚胺与导电性材料分别加入溶剂中配制相应溶液或混合物,然后将二者混合均匀,其中,聚酰亚胺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00~1∶10、导电性材料与溶剂的质液比为0.5mg/mL~60mg/mL;再将二者混合液滴涂在玻碳电极一端的表面,干燥后电化学传感原件即吸附在玻碳电极表面。
8.权利要求6所述聚酰亚胺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酰亚胺传感器作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作为对电极,建立三电极系统,并将三电极系统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
2)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浓度0.001~0.1mol/L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用工作电极测定目标物质的循环伏安曲线及定电位曲线;
3)将目标物质溶解在浓度0.001~0.1mol/L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在pH=3.0~13.0范围内测定所述聚酰亚胺传感器对同一浓度目标物质的电流响应值,选择最佳电流响应值对应的pH值,再在该pH值下测量该目标物质的响应电流与浓度关系曲线;
4)将工作电极置于含有目标物质的待测溶液中,测出待测溶液中工作电极对目标物质的电流响应值,然后根据目标物质的响应电流与浓度关系曲线,确定待测溶液中的目标物质含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聚酰亚胺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含硼酸、醋酸、磷酸和氢氧化钠,pH值为3.0~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52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