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身缺陷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2410.3 | 申请日: | 2018-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江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意诚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广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4 | 代理人: | 吴昊 |
地址: | 321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缺陷 检测 方法 | ||
一种桩身缺陷检测方法,在桩基旁侧的桩周土中设置激振源,通过设置在桩基顶部侧壁的传感器检测透射的应力波信号,根据时间‑深度波形图中的首波斜率拐点的位置,确定桩基质量以及桩基中的桩身缺陷的位置。其中,通过将待检测桩基检测到的首波时间与标准桩基的首波时间比较,从而能够预先确定桩基是都存在桩身缺陷,在桩基不存在桩身缺陷时,则不再通过不同位置的激振源确定桩身缺陷的位置,在同样的检测效果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桩身缺陷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础作为一种深基础结构形式,在土木工程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桩基础能够将上部结构的自重和承受的荷载传递到与桩基础所接触的稳定土层中去,因此很大程度的减小了基础的沉降及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抗震能力强等优点,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土质松软、多地震的地区被大量应用,并已获得可观的效果。
桩基础按制作工艺可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其中灌注桩的使用是较为广泛的,如:桥梁、公路、铁路、高层建筑等工程。但是桩基在施工制作过程中,因施工技术、人员操作、外界条件及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断桩、扩颈、缩径、离析、夹泥、沉渣、空洞等缺陷,这些缺陷就是建筑物的潜在隐患,极大地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一旦缺陷处负荷不了上部结构的质量,就会造成建筑物坍塌,损失极为严重。因此,桩基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及时的检测出缺陷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才能极大的提高建筑物质量。
目前,在我国桩基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钻孔取芯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其中低应变发中的反射波法由于其基本原理简单、快速无损、资料判读直观、准确度较高成为检测桩基质量的主流方法。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的基本原理:在桩顶施加瞬态激振力,将传感器粘在桩顶来接收桩身信号(如加速度信号、速度信号)。通过分析桩的速度响应曲线及振动响应来判定桩身的缺陷。然而,常规的低应变反射波法通过桩顶产生激振,当基桩长径比过大时会降低桩底反射信号强度,另外桩顶结构也会对激振信号产生干扰。
现有技术中,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在CN201510072408.4的发明专利中提出一种桩侧探孔内激振的桩基质量检测装置,其在桩基旁侧的桩周土中设置激振源,通过设置在桩基顶部侧壁的传感器检测透射的应力波信号,根据时间-深度波形图中的首波斜率拐点的位置,确定桩基中的桩身缺陷的位置。
通过CN201510072408.4发明专利的方法,能够避免反射波信号太弱的问题,同时不受桩顶结构的限制,对于施工中的桩基或者在役桩基都能进行检测。然而,工程实践中存在桩身缺陷的桩基通常不会超过20%,该方法中对于每根桩基检测时都需要将激振源从激振波管上端的管口从上往下按一定的间距下放直到激振波管的底部,检测过程复杂,花费时间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作为CN201510072408.4发明专利的改进,提出一种桩身缺陷检测方法,能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检测过程中的花费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意诚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意诚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2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