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树莓汁中有机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8183.7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3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芦鑫;高锦鸿;张丽霞;贾聪;孙强;宋国辉;黄纪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04;A23L2/74;A23L3/3472;A23L27/1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杨海霞 |
地址: | 450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莓汁 有机酸 农产品深加工 打浆 产品品质 超滤分离 化学试剂 离心过滤 加水 酶解 酶酶 树莓 残留 节能 浓缩 | ||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树莓汁中有机酸的方法,具体为:首先将树莓加水打浆,浆液用复酶酶解,酶解后离心过滤,滤液采用超滤分离浓缩,即可获得低有机酸的树莓汁。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树莓汁中的有机酸,避免了使用化学试剂产生的残留与营养破坏的问题,具有条件温和,绿色节能,产品品质好等优点,适宜工业化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法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树莓汁中有机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树莓,又名悬钩子、覆盆子,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水果作物,2012年世界树莓总产量约为105万吨。我国树莓产业发展迅猛,截止目前,树莓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产量在4万吨左右,已成为重要的树莓生产国。
树莓果实柔嫩多汁,营养丰富,适宜加工成果汁,但树莓果实的糖酸比不恰当,有机酸含量过高(占总重的1-5%),口感酸涩,难以让人接受,需要进行降酸或脱酸处理。目前,国内外对果汁脱酸的方法分为化学降酸、物理降酸和生物降酸法。其中,化学降酸法是加入碱性试剂来中和有机酸,该方法虽然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优点,但化学反应会影响果汁的色泽,同时,化学试剂的加入会破坏果汁中营养成分,并出现果汁失光、浑浊等不良现象。物理降酸常用离子交换或电渗析法,离子交换容易将果汁中的其它组分除去且再生困难,电渗析法因容易形成浓度极差而产生结垢,并且果汁中的某些组分会导致阳极中毒失活。生物脱酸则因耗时长且降低果汁中的营养成分,而不利于工业化推广。因此,亟待研究新的降低树莓汁中有机酸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降低树莓汁中有机酸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树莓汁中的有机酸,避免了使用化学试剂产生的残留与营养破坏的问题,具有条件温和,绿色节能,产品品质好等优点,适宜工业化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树莓汁中有机酸的方法,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树莓打浆:称取清理干净的树莓,加水打浆,收集浆液,备用;
2)复酶水解:向浆液中加入复酶于30-60℃酶解反应30-120 min,酶解完毕后,离心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其中,酶解在100-500 rpm搅拌条件下进行。离心过滤采用转速是2000-4000 rpm,滤袋目数为200-800目。
3)膜分离:将滤液超滤浓缩至滤液初始体积的20±5%,获得一次超滤截留液;向一次超滤截留液中加水至恢复到滤液初始体积,然后进行二次超滤,二次超滤浓缩至滤液初始体积的20±5%时二次超滤结束,二次超滤截留液即为低酸树莓汁。
收集一、二次的超滤透过液,采用纳滤进行浓缩,经干燥后可获得有机酸粗品。纳滤时纳滤膜可以是平膜或卷式膜;当采用平膜时,纳滤的操作压力为3-6 Mpa;当采用卷式膜时,纳滤的操作压力为0.8-1.5 Mpa。纳滤时纳滤膜截留分子量在80-150 Da。其中,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真空干燥,真空干燥温度为30-60℃;喷雾干燥采用进口温度160-190℃,出口温度为60-80℃;冷冻真空干燥采用-40--20℃预冷6-12 h。
具体的,步骤1)中,所述的树莓包括新鲜的红树莓和黑树莓,也包括冷冻的红树莓和黑树莓。当采用冷冻的树莓时,需要在加水后于30-45℃解冻。打浆时,水的添加量为树莓质量的1-6倍。树莓在打浆前,需要除去其中的树叶、泥沙、坏果、碎果等。采用的水可以为软化水、去离子水、蒸馏水等。
具体的,步骤2)中,所述复酶是由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组成的混合酶,复酶添加量为树莓质量的0.1-2.0%,其中,复酶中各酶的重量百分比为:纤维素酶15-40%、木聚糖酶10-25%,果胶酶4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81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