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硅类梯度阻尼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4404.3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5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盛泽元;王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83/12 | 分类号: | C08F283/12;C08F220/18;C08G77/20;C08G7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硅 梯度 阻尼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硅类梯度阻尼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将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A‑151、一苯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催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升温到50℃~70℃,然后滴加蒸馏水,滴加完毕后升温到50℃~80℃恒温反应5h~8h,然后进行旋蒸,获得预聚体;将染料油红O溶于预聚体中,依次加入有机硅树脂预聚体及丙烯酸单体,搅拌溶解均匀后,然后加入将丙烯酸单体与光引发剂,搅拌均匀后出料;重复上述的步骤,控制BA和预聚体的质量比并调整光引发剂的量以保持总的含量的化学计量平衡,混合过程中避免任何光源,然后使用微量注射器将各混合物以致密度顺序层压在模具中,然后在UV光照射下固化9h~12h,得到梯度聚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硅类梯度阻尼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功能梯度聚合物是指构成聚合物的要素(组成、结构)沿某一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呈连续梯度变化,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也呈梯度变化的一种新型材料。它作为一个规范化的正式概念,是由日本学者平井敏雄等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并于1987年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发应用于宇航技术的超耐热材料。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FGM的研究相对成熟,已将其推广应用于核能源、电子、光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医学等技术的材料领域;同时材料的组合也由最初的金属/陶瓷扩展到金属/合金,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陶瓷,陶瓷/陶瓷等多种组合形式。
迄今为止,对于聚合物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聚物/高聚物和高聚物/无机填料这两大类,而研究人员根据研究内容,又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共聚物型;(2)共混型;(3)单一高分子结构型;(4)填充复合型。非平衡溶胀制备方法是先将一种聚合物(主体)放入另一种聚合物单体(客体)的溶液中溶胀,客体向主体扩散,在扩散达到平衡前,聚合物表面和内部存在浓度梯度时将单体进行聚合,则可形成一种聚合物在另一聚合物中含量梯度分布的具有互穿网络(IPN)结构的梯度材料。扩散共聚法是利用梯度折射率(GRIN)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大多采用这种方法,其过程是将折射率较高的单体M1先在模具中预聚成凝胶状材料,然后放在折射率较低的M2中进行扩散共聚反应,由于两种单体在特定方向上存在梯度分布,导致在此方向上折射率的梯度变化。溶液扩散法是梯度薄膜的制备大多采用这种方法,它是指在溶液扩散法过程中,将A聚合物膜固置于另一种B聚合物的溶液中,A在B溶液中溶解扩散时使溶剂快速蒸发、固定,制成具有两聚合物成分浓度梯度的膜材。温度梯度法是在聚合物共混物静态退火时,控制聚合物样品两端的温度,在共混物样品中形成温度梯度,进而影响分散相粒子粗化过程,使之形成梯度相形态。
作为聚合物的一个重要要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组分对聚合物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聚合物的组成成分质量发生变化时,聚合物的性能如热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电学性能(电导率等)、光学性能(折射率等)、机械性能(强度等)、加工性能(流变性等)等都会随之改变。当聚合物的组成成分质量比沿某一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连续梯度变化时,会使聚合物的性能也出现连续梯度的变化,这种组成成分质量比沿某一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呈连续梯度变化的聚合物即为质量梯度聚合物。目前,有关质量梯度聚合物的详细研究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然而,目前研究和应用的方向主要局限于金属、陶瓷及其它无机材料领域,制备方法也主要以这些材料为对象的粉末烧结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气相沉积法及离子喷涂等,而作为材料重要分支的高分子材料的梯度功能化研究的报道却相对较少。
在光聚合体系中,光引发剂是影响光聚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紫外光固化物质都由的具体和单体这样的成分构成——简单地说,就是大分子和小分子构成其基本配方。光引发剂是唯一直接受紫外光影响的成分。它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辐射能,使低聚物及稀释剂迅速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物质的化合物。传统的小分子自由基光聚合引发剂以及残留在体系中的光解碎片容易迁移和挥发,使固化后材料老化黄变,出现气味和毒性,制约了光固化体系在食品和药物包装等方面的应用。另外,传统光聚合体系仍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活性稀释体具有挥发性,对环境和人体有一定危害等。因此带有活性基团的水溶性大分子光引发剂在水体系中引发单体和低聚物聚合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4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早强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性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