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传动比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4248.0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4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冰;田海舰;赵健;张培兴;陈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2 | 代理人: | 鞠传龙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 制动系统 电动助力 动力耦合机构 电机 大传动比 最大制动力 依次连接 重型车辆 智能化 联动 机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传动比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副、第二传动副、第三传动副和动力耦合机构,其中电机与第一传动副连接并驱使第一传动副的工作,第二传动副和第三传动副依次连接在第一传动副后,第一传动副、第二传动副和第三传动副在电机的驱使下进行联动,动力耦合机构与第三传动副相连接。有益效果:解决了目前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存在的传动比较小导致的最大制动力不足以及电机电流过大等问题。为重型车辆制动系统的智能化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助力制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大传动比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因为其不需要真空源且可以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因此将会逐步取代传统汽车上普遍采用的真空助力系统。目前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多采用一级或者两级减速方案,传动比普遍偏小,对电机功率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测试或者使用时经常会出现电机驱动单元由于电流过大而过热损坏的情况。只适用于对最大制动力需求不高的小型汽车,而对于商用车以及其他重型车辆来说并不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存在的传动比偏小而造成的制动力不足、以及电机电流过大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大传动比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大传动比的电动助力制动系统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副、第二传动副、第三传动副和动力耦合机构,其中电机与第一传动副连接并驱使第一传动副的工作,第二传动副和第三传动副依次连接在第一传动副后,第一传动副、第二传动副和第三传动副在电机的驱使下进行联动,动力耦合机构与第三传动副相连接。
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电机还连接有电子控制单元,电机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工作。
第一传动副是由蜗轮和蜗杆组成,蜗轮与蜗杆相啮合,蜗杆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接,第二传动副是由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组成,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固连在一固定轴的一端,该固定轴的另一端固连在第一传动副上蜗轮的中心轴上,第三传动副是由螺母和空心丝杠组成,螺母固连在第二传动副上的第二齿轮的中心轴上,空心丝杠螺接在螺母内,第一传动副上的蜗轮和蜗杆、第二传动副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第三传动副上的螺母和空心丝杠进行联动,空心丝杠内插设有踏板推杆,踏板推杆与空心丝杠的内腔间隙配合,踏板推杆能够在空心丝杠的内腔中进行移动,踏板推杆的前端连接有制动踏板,踏板推杆上装配有踏板位移传感器。
动力耦合机构是由弹性反应盘和助力推杆组成,其中弹性反应盘插设在第三传动副上空心丝杠的内腔中,空心丝杠内腔中插设的踏板推杆的后端能够与弹性反应盘的前端相抵靠,助力推杆连接在弹性反应盘的后端,助力推杆的后端螺接有活塞推杆,活塞推杆插设在主缸内并与主缸内的活塞相连接,主缸上连通有两条制动管路,其中一条制动管路上装配有压力传感器,两条制动管路的输出端均与液压控制单元相连接,液压控制单元通过液压管路连通有四个盘式制动器,四个盘式制动器由液压控制单元控制工作。
上述的电机、电子控制单元、踏板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液压控制单元均为现有设备的组装,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行赘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一、基础助力功能: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踏板带动踏板推杆运动,踏板推杆会产生一个位移量。此时由踏板位移传感器检测出踏板推杆的位移量,并将采集到的位移量信号发送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将位移量信号进行处理,根据设计的助力特性曲线得出此时的电机控制策略,将控制命令发送给电机,电机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运转,并带动第一传动副、第二传动副、第三传动副、弹性反应盘、助力推杆和活塞推杆运动,从而完成电动助力功能,推动主缸的活塞运动,从而产生制动力。主缸的前腔与后腔内将会建立制动压力,使前腔与后腔中的制动液经过两条制动管路流入液压控制单元,再经过液压控制单元与盘式制动器连通的液压管路流入盘式制动器中,建立制动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42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