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矿掘进切眼一次成巷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8000.3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德伟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掘进 一次成巷施工 井矿 切眼 安全系数 高产高效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 支护 综掘机 割煤 施工 运煤 大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矿掘进切眼一次成巷施工工艺,包括施工准备、综掘机割煤、运煤、敲帮问顶、支护,该工艺能够明显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程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材料的浪费,高产高效,利用大面与小面的交替掘进的方式,实现快速掘进,同时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矿掘进切眼一次成巷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源源不断的新型设备走进煤矿,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传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无法适用于新型的科技产品,只有新型的工艺加上新型的设备才能提高生产力,减少劳动强度,节约资金的投入,做到高产高效,安全可靠的快速掘进。
现在的矿井施工切眼的过程需要二次掘进成巷,先施工大面,贯通后将相关设备撤回,再施工小面,分两次进行掘进,此种施工方法的缺点是施工工期长,浪费材料,资金投入大,安全无法保证,如:施工大面时,小面空帮时间长易风化片帮伤人,当帮补破碎时还需要打帮部支护锚杆,二次刷帮扩面时再将其割掉,造成工序繁琐,材料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矿掘进切眼一次成巷施工工艺,该工艺能够明显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程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材料的浪费,高产高效,实现快速掘进。
一种井矿掘进切眼一次成巷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掘进准备:将施工人员分为三个班组,分别为夜班,早班,中班,三个班组严格按照分工进行循环施工,将切眼巷道分为大面和小面进行掘进,大面的宽为整个切眼巷道宽的三分之二,小面宽为整个切眼巷道宽的三分之一;工作面切眼,如:掘进宽×高=7.3×3.3m的矩形切眼巷道断面,并设定安装皮带侧为大面,设定以下参数;
步骤一:派遣夜班工作人员进行大面掘进,大面掘进断面为:宽×高=4.8×3.3m,掘进至10-12m时,停掘;
步骤二:派遣早班机修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与检修,同时生产人员对掘进的大面、小面进行锚索加固和帮部支护,且锚索覆盖至掘进面的迎头;
步骤三:派遣中班进行小面掘进,将掘进机返回至大面初始位置进行小面掘进,小面掘进断面为:宽×高=2.5×3.3m,小面掘进的同时,在切眼巷道内跟打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滞后小面的迎头不超过25m,25米为掘进机以及二运转载皮带活动空间,小面锚索滞后迎头不超过15m,具体施工根据各地区的地质结构及规程而定,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若将小面掘进与大面掘进齐平时,接着返回步骤一再次进行大面掘进,按照所述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的顺序循环进行施工切眼。
优选地,切眼巷道的大面、小面交替施工时,大断面、小断面的最大空顶距不大于4.8m,具体施工根据各地区的地质结构及规程而定,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靠,若顶帮破碎时,应采取“掘一排、支一排”的方案进行施工,充分保证整个过程安全进行。
优选地,切眼巷道的大面、小面交替施工时,一次大面掘进迎头不得超前二次小面迎头的12米,具体根据设备长度而定。
优选地,在切眼巷道开口时空顶面较大,要在不影响行车的地方加打临时液压单体支柱,以免造成冒顶事故。
优选地,若顶板破碎时可适当留设200-300mm顶煤,确保切眼巷道高度不低于3.1m,切眼巷道的高度不低于设计安装要求的高度。
优选地,每一循环完成后,最后一排锚杆前必须留有300~500mm空顶区,以便下一循环割煤,防止顶板不平。
优选地,所述单体液压支柱的间距为:当顶板完整时为2700mm,顶板较为破碎时为1800mm,具体施工根据各地区的地质结构及规程而定,单体液压支柱要戴柱帽、穿柱鞋,柱帽用铁丝或小链捆绑在柱头上,单体液压支柱要拴好防倒绳,防倒绳采用8#铁丝将单体柱柱头栓牢在顶板钢带或网片上,以防倒柱伤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德伟,未经陈德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80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