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鹰嘴豆碱性多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4110.2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么杨;任贵兴;张旭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61K31/715;A61P37/02;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隋勤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鹰嘴豆 碱性 多糖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鹰嘴豆碱性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鹰嘴豆粉碎过筛,浸泡除脂,离心,收集残渣,加水,离心,收集沉淀,加稀碱提取,离心收集上清液,加酸中和、离心,收集上清液并浓缩;2)将浓缩的上清液除淀粉,脱蛋白,透析脱盐,冻干得鹰嘴豆粗多糖;3)将鹰嘴豆粗多糖溶解,离心,上清液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梯度洗脱后,紫外检测,合并洗脱液,得到两个主峰;4)将洗脱液分别进行凝胶过滤层析,等度洗脱后,紫外检测,得到两个目的洗脱峰,即纯化的鹰嘴豆碱性多糖。本发明所用材料为提取中性多糖所剩的残渣,经济环保,提高了鹰嘴豆的利用率;粗多糖提取工艺简单,对企业的技术要求低,可适应与大范围的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鹰嘴豆碱性多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鹰嘴豆(chickpea)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豆科鹰嘴豆属植物,株高1-2米,花果期6-9月,嫩苗、嫩荚、种子均可供食用。种子幼时呈绿色,成熟后通体呈暗黄、微红或淡白色,质地较为坚硬,直径4-7mm,大小与黄豆相似,表面有尖状突起,因其与鹰嘴相似而得名鹰嘴豆。鹰嘴豆又名桃尔豆、鸡豆、鸡豌豆,是世界第三大豆类,在中国新疆地区已有两千多年种植历史,主产于地中海气候地区,具有耐热、耐干旱、耐贫瘠等特征,因而在非洲、亚洲、地中海沿岸、美洲以及中国青海、新疆、甘肃等地都有广泛种植,尤其在亚洲西部和中东地区,是当地居民重要食用蔬菜之一。
鹰嘴豆营养丰富,富含多种优质植物蛋白(球蛋白),经研究发现,与其他豆类相比,鹰嘴豆蛋白在消化吸收、功效比值以及生物利用价值方面占绝对优势,因而鹰嘴豆也有“豆中之王”的美誉。此外,鹰嘴豆还是一种良好的植物氨基酸补充剂,鹰嘴豆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10多种非必需氨基酸,且含量高出燕麦2倍以上,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及中老年强身健体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鹰嘴豆中富含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叶酸、膳食纤维以及钙、镁、铁、锌、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大大超过其他豆类,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国内外关于多糖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包括:溶剂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酶解法、超滤法、超声法,微波法等。分离纯化多糖方法包括:沉淀法、盐析法、超滤法等。
本发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的鹰嘴豆碱性多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得到具有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的鹰嘴豆碱性多糖,经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的鹰嘴豆碱性多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鹰嘴豆碱性多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得到具有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的鹰嘴豆碱性多糖,该多糖能够使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增强,金属还原能力增强;而且该多糖能够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分泌产生NO、MCP-1、TNF-α和IL-6因子。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鹰嘴豆碱性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清洗干净的鹰嘴豆,粉碎过60目筛,95%乙醇浸泡3d除脂,离心,收集残渣烘干,加入蒸馏水,离心,收集沉淀,加入稀碱提取,离心,收集上清液,加酸中和,离心,收集上清液并浓缩;
2)将步骤1)得到的浓缩的上清液用α-淀粉酶法除淀粉,Sevag法进行脱蛋白处理,再装入透析袋4℃过夜透析脱盐,冻干,得鹰嘴豆粗多糖;
3)将步骤2)得到的鹰嘴豆粗多糖用蒸馏水溶解,13000r/min离心20min,上清液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梯度洗脱后,490nm紫外检测,合并收集洗脱液,得到两个主峰;
4)将步骤3)得到的目的洗脱液分别进行凝胶过滤层析,等度洗脱后,在206nm紫外检测,分别收集得到两个目的洗脱峰,即纯化的鹰嘴豆碱性多糖。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4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